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所涉疑难诉讼问题初探(上)
刘学在
【摘要】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受害人或其亲属将事故责任人与保险公司作为共同被告起诉,法院据此作为共同诉讼处理,与现行共同诉讼制度之规定并不相符;而将履行职务行为的司机与其他主体一同起诉,则存在着被告不适格之问题。一般情形下,对交通事故受害人进行救治的医疗机构起诉保险公司,其并不具备原告适格。受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怠于行使请求权,致使自己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时,应当承认医疗机构的代位权和原告资格。受害人为“无名氏”且因该交通事故而成为无意思表示的“植物人”时,关于医疗机构能否以原告身份诉请事故责任人和保险公司支付医疗费用的问题,应当分别不同情形予以处理;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认定受害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和为其指定监护人之特别程序与追索医疗费用之通常诉讼程序的协调问题。
【关键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共同诉讼;当事人适格;特别程序;通常诉讼程序
【全文】
一、共同诉讼问题
机动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受害人或者其亲属往往将交通事故责任人(自然人或单位)与保险公司作为被告一起起诉到法院,这种情况是否属于共同诉讼?或者说现行《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共同诉讼制度,是否能涵盖这种类型的当事人之合并?交通事故责任人与保险公司之间是否形成共同诉讼人(即共同被告)的关系?从目前很多地方的法院之实务操作来看,显然是将其作为共同诉讼处理的。但笔者认为,现行《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共同诉讼制度,难以为这种做法提供制度上的支撑。
对于共同诉讼问题,我国1991颁布的《民事诉讼法》第53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据此,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共同诉讼制度被公认为包括两种类型,即必要的共同诉讼与普通的共同诉讼。
按照一般理解,必要的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法院必须予以合并审理的共同诉讼。其基本构成要件有两个:一是诉讼标的共同,二是法院必须予以合并审理。[1]所谓诉讼标的共同,是指“争议法律关系的权利或义务是共同的。既可能是共同享有权利,又可能是共同负有义务。”[2]也有学者将“诉讼标的共同”阐述为“诉讼标的同一”,是指“共同诉讼人在所争议的实体法律关系中存在着共同的利害关系,即享有共同的权利或承担共同的义务。”[3]这种利害关系的共同性和不可分割性,使该种共同诉讼成为不可分之诉,要求共同诉讼人必须一同起诉或应诉,还要求法院必须合并审理,作出合一的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