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大陆法系国家的司法鉴定模式则因为缺乏对抗则导致对鉴定公正性的广泛质疑,因此改革的基本思路则围绕着如何增加对抗机制来进行。如意大利则通过司法改革在诉讼中借鉴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制度,建立刑事鉴定中的技术顾问制度,来辅助鉴定人参与鉴定活动的实施,并向当事人负责。技术顾问制度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控辩双方在鉴定过程中的作用,技术顾问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英美法系的专家证人,能够在庭审中强化当事人之间针对鉴定结论的有效对抗,使鉴定人的鉴定结论也能够受到控辩双方的有效质疑。意大利的技术顾问制度结合其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改革,其刑事鉴定制度既保留了大陆法系传统的刑事鉴定特征,也改革了鉴定结论的庭审模式。当事人在技术顾问的辅助下,能够有针对性地对鉴定人的鉴定结论提出质疑,同时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引入使得双方当事人能够更充分的直接对抗,由此对鉴定结论便有了三方真正参与的可能,不仅为法官采信鉴定结论提供了更好的参考,也大大削弱了法官对鉴定人的依赖。
综上所述,专家证人模式和司法鉴定模式的融合,有着广泛的动力和现实的可能性,在保障刑事鉴定的诉讼效率和鉴定的客观性上,两大法系有着互相借鉴的现实需要。我国的刑事鉴定制度改革,不应作旁观者,而是应当在基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地考察和借鉴两大法系刑事鉴定制度的改革趋势,以其现有的制度成果为参照,进而寻找更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国情的改革方案。
【作者简介】
汪建成,现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释】Ian Freckelton,Judicial Atitudes Toward Scientific Evidence:The Antipodean Experience,30 U.C.Davis L. Rev.,117,1142.
Marijke MaIsch and Ian Freckelon,Expert Bias and Partisanship:A Comparison Between Australia and the Netherlands,11 Psychology,Public Policy and Law,42 at 45,March 2005.
米尔建·R·达马斯卡:《漂移的证据法》,李学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页。
周湘雄:《英美专家证人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同上,第36页。
参见何家弘:《司法鉴定导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94页。
James Bradley Thayer,A Preliminary Treatise on Evidence at the Common Law,1898. p.264.
黄朝义:《刑事证据法研究》,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13页。
D.H Kaye,David E.Bernstein,Jennifer L. Mnookin,The New Wigmore:Expert Evidence,2004 Aspen Publishers,Inc.,p.3~4.
高忠智:《美国证据法新解--相关性证据及其排除规则》,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150页。
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刘荣军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56页。
参见唐妮·麦克埃文:《现代证据法与对抗式程序》,蔡巍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
Marijke Malsch and Ian Freckelton,Expert Bias and Partisanship:A Comparison Between Australia and the Netherlands,11 Psych.Pub.Pol.and L.,42 at 46(2005).
乔恩·R·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何家弘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7页。
同上,第161页。
Eymard v. Pan American World Airways,795 F.2d 1230,1234(5th Cir.1986)
Ronald L. Carson,Experts as Hearsay Conduits:Confrontation Abuses in Opinion Testimony,76 Minn.L.Rev.,859(1992).
前引,第26页。
前引,第27~28页。
松尾浩也:《日本
刑事诉讼法(下)》,张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0页。
Arizona State Bar,Revised Arizona Jury Instructions(Civil)6(3rd ed.1997).
杨良宜、杨大明:《国际商务游戏规则:英美证据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78页。
同上,第534页。
See Lord Woolf''s Interim Report,available at Http:www.led.gov.uk/reportfr.htm.
Steven Lubert,Expert Tesimony,1998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rial Advocacy,p.136.
J.Langbein,The German Advantage in Civil Procedure,52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835(1985).
参见前引⑿,第206a页。
See Deirdre Dwyer,Changing Approaches or Expert Evidence in England and Italy.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Evidence,available at Http://www.law.qub.ac.uk/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