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企业社会责任的三种维度及其引导与规范

  

  对企业家进行社会责任的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空洞的宣传层面,而应该让企业家意识到尽管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付出大量的资源、甚至丧失一些暂时的发展机会,但从长远来看企业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企业的社会责任的付出实际上是一种长期投资。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营利性目的并非是绝对对立的关系,在很多情况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也能够与营利目的相一致或有助于实现其营利目的。哈佛大学的企业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在其《企业慈善事业的竞争优势》一文中提出,企业可以利用慈善与社会活动来改善自己的竞争环境,当企业的支出能同时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企业的公共活动与股东的利益就可能不冲突地交汇在一起。[17]在对企业家进行社会责任的教育中关键要使其明白: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和人的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信息披露机制的健全,企业的营利性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正从完全对立走向相互促进。只有使企业家真正了解企业社会责任和营利性的关系,才能使其自发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减少保障其履行的成本。


  

  (四)建立对企业的声誉评价机制


  

  声誉机制被认为是一种政府管制的替代,在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市场失灵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声誉机制在企业社会责任实施中的作用得到广泛的关注,Waddock 在2000年将声誉机制定义为组织满足利益相关者期望的感知能力,声誉不仅发挥着信息信号的作用,而且是契约履行的担保,因为企业如果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将会失去其对声誉投资的累计资本。[18]现实中,建立良好的声誉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许多企业之所以开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往往是因为某件事情而导致其声誉受损。企业声誉越高,在劳动力市场、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就会具有更多的竞争优势,就会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声誉机制的效果有时甚至比法律的强制机制更加有效,因为企业声誉一旦受损,失去消费者信任和市场份额的代价可能远比违法带来的惩罚要高得多。因此,政府要逐渐建立健全对企业的声誉评价机制,定期举办并发布“最受尊敬的企业”、“最有良知的企业”、“最佳公众形象企业”等评选活动,并保证评选活动的公正、公开,从而激励企业提高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五)建立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企业不能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因此,建立监督机制对于实施企业社会责任非常重要。在中国,统计部门和环保部门等有权要求企业向其报送有关企业环境基本情况的统计报表。但是,这些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并未完全对外公开,使用信息的一般只有国家机关。另外,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心对1500家企业进行的调查表明,只有2%的企业经常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26%的企业偶尔发布一下,71%的企业从未发布过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书。[19]因此,需要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除了政府以外,还要积极发挥社会团体如环保组织、消费者协会、工会等对企业的监督作用。这些团体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中国要形成完善的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督机制,就要从政府和社会团体两个方面入手,双管齐下,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会责任监督机制,形成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与事后监督的完整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