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际船舶油污责任赔偿体系下的损害赔偿范围

  

  国际船舶油污责任赔偿体系是一个旨在为油污损害提供赔偿的法律制度,而不是一个针对油类溢出影响人口范围的一般体系,也不是为生活受到油污威胁的人们提供经济保障的一般制度。赔偿体系的核心在于公约中所定义的损害或是损失,如若不能证明损害或损失,便无法获得受偿权,这才是目前公约体系所设定的情形。(注释28:1992 Fund 6th Intersessional Working Group,http://www.iopcfund-docs.org/ds/pdf/IOPC-APR10-5-1_e.pdf,2010年4月25日。)当然,公约及基金拟定的索赔标准并非完全约束缔约各国法院的审判行为,在解释公约时须参照《维也纳公约》,(注释29:“为了符合解释条约的目的,与缔约方关于达成条约解释合意有关的缔约方之间关于条约解释或条约适用以及条约适用的任何后续实践都应该纳入考虑”Art.31.3(a),Vienna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reaties.)内国法院在不违背公约原则的基础上可以作出符合自己的解释。在几个典型的纯经济损失索赔案例中,索赔方都因未能满足近因关系而未能获得赔偿。由苏格兰最高法院审理的Skerries Salmon Ltd v The Braer Corporation(注释30:Skerries Salmon Ltd v The Braer Corporation 1999 S.L.T.1196(OH).)案,位于油轮漏油的设得兰群岛的一家鲑鱼养殖公司由于生产的鱼类和鱼类产品需求量和价格降低要求船公司赔偿其损失的收益和必要的行政费用。法院坚持根据《1971商船法》(注释31:Merchant Shipping(Oil Pollution)Act 1971 gave effect to the 1969 CLC.)无权对公约有意限制纯经济损失作扩大解释,法院没有采用基金公约赔偿标准,而是根据普通法关于责任、损害、损失、因果关系等熟知的法律概念将该损失排除在纯经济损失之外。在英国Landcatch Ltd.v International Oil Pollution Compensation Fund(注释32:Landcatch Ltd.v International Oil Pollution Compensation Fund【1999】2 Lloyd's Rep.316(IH).)案中,原告根据《1971商船法》和《1974商船法》(注释33:Merchant Shipping Act 1974 gave effect to the 1971 Fund Convention.)向1971基金提出油轮Braer搁浅造成海岸线污染使其遭受购买者减少的损害赔偿,法院根据普通法确认赔偿权利所依据的著名“遥远度测试”予以拒绝。同样地,在P&O vBraer(注释34:P&O Scottish Ferries Ltd.v The Braer Corporation and Another and International Oil Pollution Compensation Fund【1999】2 Lloyd'sRep.535(OH).)中,往返于设得兰群岛与英格兰本岛之间提供渡轮服务的营运商向Braer的船东和保险人提出索赔,英国法院遵循Landcatch v IOPC中关于完全的相关经济损失论断而做出了同样的判断。可见基金公约对于旅游业遭受的纯经济损失索赔人分为两大类,直接向旅游者提供货物和服务,并且其经营因受污染地区旅游者数量减少而直接受到影响的索赔者(如旅店、露营、酒吧以及饭店的所有人),与不是直接针对旅游者,而是向其他商业提供货物和服务的索赔者(如批发商、纪念品制造商和旅店洗衣工)。因后一类索赔的损失和污染之间没有足够紧密的联系,基金将其归为“第二等级索赔”,往往无法根据公约得到赔偿。(注释35:Mans Jacobsson,The International Liability and CompensationRegime for Oil Pollution from Ships-International Solutions for a GlobalProblem,(2007)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Vol.32,No.1,p27.)英国上诉法院在The Sea Empress(注释36:Alegrete Shipping Co Inc v International Oil Pollution Fund and Others(The Sea Empress)【2003】1 Lloyd's Rep.327(CA).)也同样遵循了苏格兰法院在Landcatch中成功建立起的判决依据,驳回了从事渔品加工的Tilbury公司上诉请求。上诉法院认为禁令使得上诉人在远离污染区域进行的制作、包装和运输产品受到的损失属于次要的经济损失,反倒是位于污染海域而无法向上诉人供应缔约田螺的渔民才有权提出索赔。上述法院在此案中的判决被认为是对于《1995商船法》关于海上油污造成经济损失的正确适用。(注释37:Darren Wall,Pure Economic Loss Revisited-the Sea Empress(2003)3(2)Shipping and Trade Law,pp.3-5.)此外,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发生在法国的Erika事故导致了大量针对1992基金的索赔诉讼,在大陆法系法院如何处理按照普通法国家对公约的适用中所认可的纯经济损失还处于未知状态。2007年10月20日,法国法院呈交了大约150多份基于该事故的判决书,绝大多数纯经济损失的索赔都被1992基金驳回,并且所有判决都倾向于1992基金的索赔可行性标准。(注释38:92FUND/EXC.34/6,http://www.iopcfund-docs.org/ds/pdf/92exc34-6_e.pdf,2010年4月15日。)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