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侵权构成要件的不法性功能论

  

  四、结语


  

  在我国侵权立法过程中,对于侵权责任构成中是否有违法性要件的一席之地,存在一定的争议。立足于大陆法系侵权责任法,违法性对于侵权法基本方法论、体系构成和责任构成有相当的价值。但违法性能否成为侵权责任的独立要素,还需要结合侵权法的发展趋势、价值取向和体系编排等诸多因素作通盘的考虑。


【作者简介】
廖焕国,暨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注释】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7: 50.
佟柔.中国民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0:564.
Ktz/Wagner, Deliktrecht, 10. Auf.l, München:Luchterland, 2006: S. 45.
Larenz/Canaris, Schuldrecht II/2, 13. Auf.l,München:C.H.Beck Verlag, 1994: S. 350.
王千维.民事损害赔偿责任法上“违法性”问题初探.政大法学评论, 2001, (5): 11-18.
DieterMedicus, Schuldrecht II, BesondererTei,l 13Auf.l, München:C.H.Beck Verlag, 2006: S. 280.
于敏.日本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1998:138-139.
加藤一郎.侵权行为(增补版) .东京:有斐阁,1974:36。
圆谷峻.判例形成的日本新侵权行为法.赵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70。
H.Koziol eds, Unification of Tort Law:Wrongfulness,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Press, 1998: 15 -16, 132.
刘文杰.论德国侵权法中的不法性.环球法律评论. 2007(3):92。
Larenz,VERsR, 1963:S.1.
Erwin Deutsch, Allgemaines Haftungsrecht. 2Auf.l,CarlHeymannsVerlagKG, k ln. 1996: S. 155.
Canaris,FS .f Larenz, 1983: S. 27, 77.
Von Caemmerer, FS .f DJT., S. 49, 80, 132.
廖焕国.侵权法上注意义务比较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194。
Erwin Deutsch, Fahrlaessigkeit und Erforderliche Sorgfalt-Eine Privatrechliche Untersuchung, 2. Auf.l Carl Heymanns Verlage KG, 1995: S. 408.
Tilch/Arhth ( hrsg.), Deutsches Rechtslexikon,Bd. 3, Verlag C.H.Beck, 2001: S. 3509.
米夏埃尔•马丁内克.德国民法典与中国对它的继受.陈卫佐.德国民法典导言.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0。
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1:2。
拉蒙特.价值判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4。
Deutsch/Ahren, Deliktrecht, 4 Auf.l, Carl Heymanns Verlag KG., 2002: S. 40.
李宜琛.民法总则.台北:台湾地区“国立”编译馆出版,1943:203。
史尚宽.债法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02。
廖焕国.注意义务与大陆法系侵权法的嬗变.法学. 2007,(10):27。
四宫和夫.不法行为.东京:青林书院,1993:337。
周光权.违法性判断的基准与行为无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2008(4):129。
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下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66。
石佳友.论侵权责任法的预防职能——兼评我国《侵权责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 .中州学刊,2009(4):100-103。
Staudinger/JHager (1999),§823,Rn. H14.
周友军.德国民法上的违法性理论研究.现代法学,2007,(1):133。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