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证责任倒置后,并不意味着作为弱势一方的患者(家属)就可以不负担任何举证责任了,举证责任倒置只是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部分免除了患方的举证责任,但是并没有完全免除患方的举证责任。因为,患者还必须证明其医疗事实存在的过程。在举证责任倒置后,患者(家属)也有责任就侵权行为和损害后果向仲裁庭提供一定的证据。比如,证明自己确实在某家医院就诊、治疗过;证明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自己的人身造成损害的事实;自己的诊治经过等。
三、结束语
2002年《条例》中对“医疗事故民事赔偿纠纷解决方式”相关规定的增加,一方面反映了对患方权益保护的社会呼声日益强烈,同时,也表明完善现行医疗纠纷解决方式刻不容缓。笔者建议,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具体情况,我国宜采用自愿仲裁模式,允许当事人在不服仲裁裁决时,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提起诉讼,若超过期限没有提出异议,则仲裁裁决产生终局性效力;在现有仲裁委员会下设立医疗事故赔偿中心;将仲裁协议作为选择性条款列于门诊病历或住院病历的说明内容中;把医疗专业水平作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专业仲裁员聘任的首要资格条件,并按照医学各专业领域进行仲裁员的聘任;将举证责任倒置作为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仲裁的举证责任规则。笔者希望,通过上述建议,尽快在我国建立起公正、经济、高效的医疗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仲裁机制,以有效缓和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和医疗机构双方的合法权益。
【作者简介】
郭玉军,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杜立,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博士。
【注释】20世纪60年代以前,七位医师里只有一位会在他一生的医疗执业中因医疗事故而被起诉一次,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七位医师中的一位每年都会因医疗事故而被提起诉讼。Evelyn YeaTyng Tang,Book Review:First,Do No Harm:The Cure for Medical Malpractice by Ira E.Williams,Journal of Health&Biomedical Law,Vol.2, 2006, p. 143.
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载《比较法研究》2003年第4期。
王泽琛、王永周:《解决医疗纠纷的新思路》,载《西部医学》2007年第1期。
张轶名、杨言言:《仲裁解决医疗纠纷引发的思考(附1例报告)》,载《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4期。
李杨:《仅1成医疗纠纷诉讼解决——医闹成趋势》,载《中国新闻网》2008年7月17日,http://www.chinanews.com.cn/。
黄进、宋连斌:《仲裁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修订版,第24页。
陈立峰、王海量:《论我国<
仲裁法>的管辖范围》,载《北京仲裁》2006年第1期。
余承文:《医疗纠纷的可仲裁性研究》,载《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前注,余承文文。
窦玉梅:《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之探索》,载《人民法院报》2007年6月27日第5版。
David M.Studdert,Michelle M.Mello&Troyen A.Brennan,Medical Malpractic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Vol.350,2004,pp.283-284.
Albert Yoon,Mandatory Arbitration and Civil Litigation:An Empirical Study of Medical Malpractice Litigation in the West,American Law and Economics Review,Vol.6,2004,pp.95-101.
正如美国医生保险协会主席劳伦斯?E?斯莫先生所说,“受害者往往要等上几年才能拿到赔偿金。但是这些医疗事故赔偿金又并没有全部为受害者所有。医疗诉讼的诉讼费和为此而支付的律师费之和往往超过了赔偿金的一大半。同时,高昂的医疗保险费用也迫使另一方当事人即医生以保守的态度进行医疗活动,甚至不少医生选择放弃医疗执业。”Kath-leen Clark,The Use of Collaborative Law In Medical Error Situation,Health Lawyer,Vol.19,June 2007,p.19.
Madden v.Kaiser Foundation Hospitals,supra,17 Cal.3d 699(1976).
Buraczynski v.Eyring,919 S.W.2d 314(1996).
See Chapter 766 of Title 45 of Florida State Annotated(2009).
See Chapter 32-42 of Title 32 of North Dakota Century Code(2009).
See Title 9.1 of Part 3 of California Code of Civil Procedure(2008).
See Chapter 215 of Part 10 of Title 12 of Vermont Statutes Annotated(2009).
See Massachusetts Annotated Laws Charter 231,60B(2009).
See Chapter 2A of Title 2 A of New Jersey Annotated Statutes(2009).
Use Of Binding Arbitration To Resolve Medical Malpractice Claims Has Increased,Medical News Today,13 Feb,2008.
Studdert DM,Mello MM,Sage WM,DesRoches CM,Peugh J,Zapert K,Defensive Medicine among High-risk Specialist Physicians in A Volatile Malpractice Environment,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Vol.293,2005,p.2609.
Carlos Tena-Tamayo,Malpractice in Mexico:Arbitration not Litigation,British Medical Journal,Vol.331,2005,p.448.
Carlos Tena-Tamayo,Malpractice in Mexico:Arbitration not Litigation,British Medical Journal,Vol.331,2005,p.448.
黄丁全:《医事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94页。
自2006年7月30日以来,太原仲裁委员会医事纠纷调解中心共受理医患案件30多起,涉案标的额200多万元。太原近20家医疗机构都接受过他们的调解,并已自觉将仲裁调解视为解决医患纠纷的首选途径。鲍丹:《司法仲裁成医患纠纷“缓冲区”双重背景保障公平》,载《人民日报》2007年12月20日第15版。
天津仲裁委设立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受理事实清楚、责任明确、当事人仅对赔偿方案有争议的医疗事故纠纷。按照天津仲裁委员会医疗纠纷调解规则的规定,医疗纠纷仲裁调解坚持当事人自愿原则。双方当事人如果达成协议将纠纷提交调解中心调解,即可以向调解中心提出申请。《天津仲裁委设立医疗纠纷调解中心》,中国仲裁网http://www.china-arbitration.com/.
《深圳将成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委员会免费调解纠纷》,网易新闻http://news.163.com/08/0818/16/。
Joseph C.Krella,Legislative Malpractice:An Analysis of Ohio's Proposed Mandatory Medical Malpractice Arbitration Program,Dayton Law Review,Vol.33, 2007,p.119.
杨敏:《医疗纠纷的举证责任》,载《政法论丛》2003年第2期。
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
4条第1款第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