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对于合理原则和当然违法原则的性质,有学者认为当然违法与合理原则都是原则,二者没有区别。(参见许光耀. “合理原则”及其立法模式比较.法学评论, 2005(2))还有学者认为,当然违法和合理原则不是
反垄断法的原则,其中当然违法是规制,而合理原则则为一种分析的模式。(参见郑鹏程.论“本身违法”与“合理法则”——缘起、使用范围、发展趋势与性质探究. 王艳林主编.竞争法评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75-77)而笔者认为,尽管当然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都被称为原则,并且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衍生出了很多类似的“原则”,但与法学理论中通常所指的原则并不相同。因为二者在
反垄断法中作为两分法模式(dichotomy model),并在整个
反垄断法中都是处理限制竞争行为的基本方式,因而将二者视为
反垄断法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分析规则可能更为合适一些。
按照谢尔曼法第一条的规定:“任何契约,以托拉斯形式或其他形式的联合、共谋,用来限制州际间与外国之间的贸易或商业,是非法的。任何人签订上述契约或从事上述联合或共谋,是严重犯罪。”按照此规定,任何合同都有限制竞争的效果,从而都应当被制止。怀特大法官曾对《谢尔曼法》第1条进行了三个层面的解释:第一,“成文法是根据既有的限制贸易的法律的实践概念制定的,因为它不仅将主观上限制贸易的合同,而且将所有理论上、实质上即广义的限制贸易的合同与行为归为一类。”第二、“鉴于在现实经济条件中出现了很多新的合同形式和联合,通过概括性列举以确保没有不当限制州际贸易或外国商业的合同或联合逃避责任是必要的。根据此种观点,成文法的目的,不是限制签订、履行没有不正当限制州际贸易或外国商业的合同的权力,而是保护商业免受构成妨碍的,即不正当限制的新老方法的限制。”第三,由于法条中的合同或行为没有被明确的界定,归类过于简单、宽泛,足以包括所有可想象的关于贸易或商业的合同或联合,以致根据这种归类,人类在任何场所所作的任何行为,如果限制贸易,就是非法的。这不可避免地得出如下结论:为了判定某些具体的案件是否违反成文法,法条必须求助于某种标准进行判断。所以,尽管成文法没有明确规定,但毫无疑问暗含并要求一个标准,曾经运用于处理普通法及本国某些具有垄断特征问题的合理标准,是确定具体案件中某种特定行为是否违反成文法的方法。(参见郑鹏程:《论“本身违法”与“合理法则”——缘起、使用范围、发展趋势与性质探究》,王艳林主编:《竞争法评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页63。)
See 221 U.S. 1 ﹙1911﹚.
See 221 U.S. 106﹙1911﹚.
See Katherine C. Grady, Jefferson Parish Hospital District No.2 v. Hyde:Time to Apply the Rule of Reason to Tying Arrangement ,70 Iowa L. Rev. 565 , 566(1985).
See United States v. Trans- Missouri Freight Assn, 166 U. S. 290(1897)
郑鹏程:《论“本身违法”与“合理法则”——缘起、使用范围、发展趋势与性质探究》,王艳林主编:《竞争法评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页60。
对搭售相关问题的分析分析可参见李剑:《MSN搭售和单一产品问题》,《北大网络法律评论》(第5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页172;李剑:《搭售理论的经济学和法学回顾》,《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5年第2期;李剑:《法经济学的分析与搭售合理性的认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郑茜纯:《搭售行为之分析》,台湾:中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3年,页35。
See Robin Cooper Feldman, Defensive Leveraging in Antitrust, 87 George. L. J. 2079 , 2083 (1999).
See 298 U.S. 131(1936)
See 332 U.S. 392(1947)
See 356 U.S.1(1958)
See 371 U.S.38(1962)
单一垄断利润理论是指,搭售的实施者要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两个市场的垄断利润是不可能的,因为以这一目的实施搭售的垄断者必须要考虑增加被搭售品之后,搭售品整体价格的提高对需求的影响,因此,垄断者只可能获得一个市场的垄断利益。
See Jefferson Parish Hospital Dist. No. 2 et al. v. Hyde, 466 U.S. 2 (1984)
See Doris Hildebrand, The Role of Economic Analysis in the EC Competition RulesS (2nd ed),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2).
See Christian Ahlborn, David S. Evans and A. Jorge Padilla,the Antitrust Economic of tying: a farewell to per se illegal ,in Forthcoming in Antitrust Bulletin, Winter (2003)
欧盟关于搭售的判决更为明显的表明出司法和经济学理论发展之间的严重滞后。欧盟对搭售的规定主要是在欧盟条约82条,由于
反垄断法体系建立比较晚,其对搭售的判决也相对美国更少,仅有Tetra Pak案、British Sugar案等几个判决。相比美国的法律,欧盟在处理搭售问题上有几个特点:第一,欧盟法在很多方面更接近美国早期当然违法原则,而非更近的Jefferson Parish案件中采用的原则。欧盟对市场力量规定的例外,也更接近修正的当然违法原则。在已经进行的案件中,欧盟法院对3个合约性搭售都判决违法;而最近的微软案件中,尽管美国法院最终没有分拆微软公司,但欧盟委员会仍然认定非法搭售成立,并开出了巨额罚单,从而在技术性搭售上也持否定态度。第二,法院和欧盟委员会颁布的对欧盟条约(EC treaty)的文字解释,将导致对滥用搭售非常宽的界定。如,一个有优势地位的汽车制造商,并不能提供没有引擎或者减震器的汽车。也就是说,他需要将不同的汽车配件捆绑在一起,除非其它没有市场优势地位的汽车制造商也采用同样的方式(Tetra Pak II案),并且不能排斥任何配件制造商(British Sugar案),否则就有可能违反第82条。可见这种滞后性是相当明显。
See Victor H. Kramer, The Supreme Court and Tying Arrangements: Antitrust as History, 69 Minnesota Law Review(1985), at 1063-1064
See Victor H. Kramer, The Supreme Court and Tying Arrangements: Antitrust as History, 69 Minnesota Law Review(1985), at 1064-1065
杨宏晖:《竞争法对于搭售行为之规范》,(台湾)政治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年,页105-106。
模型设计主要参考自Keith N. Hylton, Michael Salinger ,Tying Law And Policy: A Decision-Theory Approach, Antitrust Law Journal,Issue 2,(2001)
两个表中各自独立项目的总数是一样的。假设30%的案件在事实上是有害的,而70%不是。由于各规则分析方式的差异,由此两个规则进行判决得出的合法案件的数量并非不变。在A规则下,25%案件违反A规则,而只有11%违反B规则。
尽管只有0.1%的搭售是有害的,而99.9%不是,但在表格中,“有害”项下的总百分比是0.1%,而“无害”项下两格的总百分比是99.9%。 97.94/99.9的比例大概是98%,也就是说,小部分的案件被判做了合法。
这是依据Bayes理论所得出的结果:95.1% = 1.96%除以 (0.1% + 1.96%). See Robert D. Mason ET AL., Statistical Techniques In Business and Economics ,163-64 (10th ed. 1999).
See Response of Carolina, Inc. v. Leasco Response, Inc., 537 F.2d 1307 (5th Cir. 1976); ILC Peripherals Leasing Corp. v. IBM, 448 F. Supp. 228 (N.D. Cal. 1978); Memorex Corp. v. IBM, 636 F.2d 1188 (9th Cir. 1980), 452 U.S. 972 (1982); Telex Corp. v. IBM, 367 F. Supp. 258 (N.D. Okla. 1973), 510 F.2d 894 (10th Cir.), 423 U.S. 802 (1975).
可以认定“非法”搭售的行为是如此之多,但真正因为非法搭售而被提起诉讼的案件则非常有限,就笔者收集的资料看,美国的搭售案件在20件左右,而欧盟的搭售案件只在5件左右。
See Loew''s, 371 U.S. at 47-48; Jefferson Parish, 466 U.S. at 17-18
See Fortner Enters., 394 U.S. at 501
See Pick Mfg. Co. v. Gen. Motors Corp., 80 F.2d 641, 644 (7th Cir. 1935),
See United Farmers Agents Ass''''n v. Farmers Ins. Exch., 89 F.3d 233, 235 n.2 (5th Cir. 1996).
在很多文献中,当然违法原则都有很多“改进版”,包含有不那么极端的修正的当然违法原则(modified per se illegal),因此使得在
反垄断法中出现了当然违法原则、修正的当然违法原则、合理原则、修正的当然合法原则和当然合法原则。在一个相对简单的划分中,修正的当然违法原则也被视作当然违法原则中的一部分。Jefferson Parish案是该原则的代表,尽管在很多时候也被误认为是对合理原则的运用。(See Christian Ahlborn, David S. Evans and A. Jorge Padilla,the Antitrust Economic of tying: a farewell to per se illegal ,in Forthcoming in Antitrust Bulletin, Winter (2003))
See United Farmers, 89 F.3d at 235 n.2.
See Christopher R. Leslie, Unilaterally Imposed Tying Arrangements and Antitrust''s Concerted Action Requirement, 60 Ohio St. L.J. 1773, 1825-30 (1999).
搭售和捆绑销售尽管在一些情况下被视作相同,但严格区分下还是有区别的。捆绑销售是在打包销售搭售品和被搭售品的同时也额外提供搭售品,而搭售的消费者虽然只希望搭售品,但却不得不一并购买产品包,因为没有单独的搭售品销售。
辜海笑:《美国反托拉斯理论与政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页211。
Keith N. Hylton, Michael Salinger ,Tying Law And Policy: A Decision-Theory Approach, Antitrust Law Journal, 2,(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