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自由中国新礼制:从家庭出发

  

  要使家庭仍然能够成为温情与幸福的存在处境,就必须在夫不为妻纲的前提下实现举案齐眉的家庭生活,浪漫爱情与自由婚姻就是建立新式家庭的普遍手段;但现实中的浪漫爱情,却往往会很快转化为赤裸裸的家庭暴力。要使家庭仍然成为教育子女和天伦之乐的场所,就必须在父不为子纲的前提下仍然能芝兰竞秀、玉树生香,使老人也颐养天年;但现实中的家庭却往往是父不父、子不子,为人父母者哀叹子女愈来愈无视孝悌之道,但由社会承担的教育日益技术化,人伦道德不仅无法成为教育的内容,甚至被当作封建残余遭人唾弃。由家而国,就必须在君不为臣纲的前提下,使社会能够有序运行,人民安居乐业,官员与知识分子都能够以自己的权力和智慧服务于全民的物质与精神自由;但在现实中,官员贪污成风、鱼肉百姓,知识分子争相以特立独行、破坏秩序相标榜,以自由的名义腐蚀着自由的真正根基。


  

  既要平等,又要幸福;既要自由,又要秩序,这是可能的吗?越来越小的家庭中的矛盾反而越来越复杂。现代中国摧毁了祠堂,瓦解了宗族,夷平了祖坟,但无法取消家庭,反而还要依赖家庭。中国的家庭革命并没有为自己甩掉一个沉重的礼教包袱,反而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启蒙仍需继续:让中国家庭走向成熟


  

  中国式的难题使我们不得不再次求助于现代西方的经验。正如康德所说,启蒙的状态是成熟运用自己理性的状态。现代家庭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充满不幸和矛盾的家庭,而是不必有强硬的等级制度,就能够和谐,不需要僵死的家法,子女就可以尊重老人,不需要法律的介入,夫妻之间也不会斤斤计较的状态。我们离这个状态还差得很远,甚至不知道怎样才能走到这个状态,因为我们的时代只是一个“启蒙运动的时代”,还不是一个“启蒙了的时代”。


  

  我们前面已经看到,霍布斯和洛克一方面假定了抽象的平等,另一方面又深知现实中必然的不平等,否则就不会有国家的存在。现代社会在高扬人的自由平等的时候,又人为地设置了制度上的很多不平等。众所周知,在自由平等理念得到空前张扬的现代西方,国家对社会的全面控制也达到了极致。由各种公司、单位、机关构成的现代社会组织把现代人分割到无数的小格子当中。每个单位都承担着不同的社会功能,无论其社会地位还是给成员的待遇,相互之间都不可能平等;而在每个单位当中,要做到令行禁止,必然存在一定的等级秩序。大锅饭式的平等最多只是每个锅之内的平等,其代价却是锅与锅之间的极度不平等。一个现代人与本单位之内的人不可能平等,与外单位的人相比也必然有差距,那他在哪里能实现平等呢?但我们谁都不会因为现实中的这种不平等而否认现代人人格价值的平等,甚至恰恰是这种现实的不平等塑造着人格价值的平等理念。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