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原告就被告”原则的反思与重构

  

  由此,在确认“原告就被告”原则价值的同时,还必须依据个案之差异,强调保护属于弱势群体一方原告的诉权。原告住所地法院拥有管辖权不再只是个别例外情形,立法应明确规定原告住所地法院的管辖情形:跨国或者异地情况下,消费者所在地法院拥有管辖权;在个人雇佣合同、保险合同以及代位权诉讼中,受雇者经常住所地、保单持有人或保险受益人住所地、债权人住所地法院拥有管辖权。基于诉权蕴含了人权保障的价值,且诉权保护已经呈现出国际化和宪法化趋势,这就要求管辖制度的重构必须强调对弱势群体的诉权保障,兼顾原被告双方的管辖利益,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司法公正。


【作者简介】
秦伟,山东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民商法。
【参考文献】{1}(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12.
{2}肖建国.管辖制度与当事人制度重构(J).人民法院报.2004.2.11.
{3}杨立.我国民事管辖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湘潭大学学位论文,2004:14.
{4}(日)棚濑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266c,
{5}于康波,论管辖制度与诉(OL).:http://www.dffy.com/faxuejieti/ss/200510/2005105094121.htm/2005—10—15.
{6}张卫平.1996年全国诉讼法学年会学术观点综述(民事诉讼法部分)(J).中国法学,1997,(2).
{7}孙和声.社会类型与东西方文化(J).南洋商报,1996.9.26.
{8}苏力.道路通向城市(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32—33.
{9}江伟:民事诉讼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2.
{10}孙邦清,我国民事诉讼管辖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C)//.民事诉讼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第2卷):80.
{11}刘荣军.程序保障的理论视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74—175.
{12}(美)史蒂文·苏本·玛格瑞特伍.美国民事诉讼真谛——从历史文化实务的视角(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29.
{13}张卫平.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0.
{14}郭翔,民事地域管辖——理念的转换与制度的完善(J).民事程序法研究2006,(2):58.
{15}廖中洪.民事诉讼改革热点问题研究综述(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129.
{16}莫诺·卡佩莱蒂.诉权的宪法化与国际化(C)//.徐昕.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11—21.
{17}杨荣馨.民事诉讼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47.
{18}黄川.民事诉讼管辖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80.
{19}章武生,论国内民事案件协议管辖的条件(J).现代法学,1994,(1)
{20}郭文燕,廖永安.民事诉讼理论与改革探索(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11.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