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视力”怎么样?到底能“看”多远?能想到三年以后就已经很不错了,绝大多数人思考的是三天以后会怎样。看来,不仅仅是我(两眼相加,近视超过一千度),“近视眼”是人类的通病。近忧源于无远虑。问题不是出在眼睛上,而是脑子里。
独善其身的唯一方法就是——与世隔绝。想一想还可以,是断然无法实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把每个人或物都置于普遍联系的场域之中。我,无处可逃。
人,追求的是自我圆满,是期待的实现,是梦想成真。人,是一种能够给自己制造激情的动物,使原本平淡如水的生命绚丽多姿。所有的行为都需要理由,而所有的理由都源于内心。
世间本无戏,智人自导之。
洋插队(可笼统的称为——到国外去,或逗留、或扎根),是改革开放以来绵延不绝的一种人口迁徙模式。与真正的土插队相比,只是这种运动不需要近乎强迫的说教、动员,而更多的是出于按捺不住的内心冲动。与土插队形成鲜明对照的则可戏称为“倒插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绵延不绝的国内的大规模的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徙。人潮涌动为哪般?无利不起早。国家或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好像出现了洼地或温度差一样,导致水的流动和热的传导。平衡了,也就静止了。
人类的位移,是一道奇妙的景观。俯瞰这个行星,体积比较庞大且毫无隐蔽的大规模的运动物体几乎主要就是人类(非洲大陆的角马、野牛种群的迁徙也是蔚为壮观)。人类的普遍、频繁的位移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效益又如何呢?很多情形是无奈甚至无效的。如果遵循必要性原则的话,有太多的位移是可以省略或替代的。游山玩水、亲人团聚等,可能是位移的充分且恰当之理由。书信、电话等,已经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位移。在多媒体日益发达的未来,人类应该会变的更安静一些。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是一句多么令人费解的话呀。尽管这种帮助在经过千回百转之后真的会传递到自己身上,可是那太飘渺了、太周折了,也许有生之年是等不到了。于是:帮别人不如帮自己。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怎么能去苛求人的意境是无限的呢?
更充裕的物质财富是用来填补更空虚的精神世界的。反之亦然,丰富的精神世界足以排解匮乏的物质财富之虞。君不闻: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里没有货。近乎疯狂的物质财富的创造(注意:是生产和消费,而不是掠夺或攫取),只能是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模样,也许还是恶化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恐怕只能使那些空虚的头脑沾沾自喜吧?
弱者的命运是——任人宰割,强者的命运是——自取灭亡。要想让一个人自己戒掉自己的嗜好,真的比登天都难。很多人都有过戒烟、戒酒的经历,最后的结果是:要命可以,戒瘾不行。任何规劝、教化都是徒劳的,除非强迫或自我摧残到不能继续为止。可是除了上帝(遗憾的是:他老人家已经退休了),又有谁能强迫整体的人类呢?人类的唯一道路就是——将自己作践自己进行到底。会不会有幡然悔悟、痛定思痛的那一天呢?个别的、具体的浪子可以回头,但作为整体的人类,其动能和势能都太过巨大了,强大的惯性导致其转弯半径过大,要想掉头的话,除非把自己甩出地球之外。
相对于人类整体性无意识自杀而言,从未间断的发生在个体或群体之间的他杀,则是微不足道的。相对于以国家的名义而发起的战争而言,经常性的暴徒、劫匪的杀戮,更是小巫见大巫。相映成趣的是,人类的智慧更多的奉献给了违法犯罪的研究,其次才是国际政治,至于人类的整体命运问题,则问津者寥寥。不是我们人类天生就近视、就弱智,而是我们必须喝着自己的血、吃着自己的肉才能长大。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环境塑造了人类,而不是相反。人类注定在还没有走向成熟的路途中就夭亡了。
现实中的科学也是嫌贫爱富,不过就是有权或有钱人手中的玩物罢了。有时科学甚至异化到、卑贱到瓜分财富的美妙借口的地步(中国目前的科研经费体制就是明证)。被役使的、丧失独立品格的、奴性的科学不是科学,更不要说那些打着科学旗号的骗吃骗喝的行径了。
知识就是力量,此言不谬矣。但知识绝对不是智慧。对知识的占有,对个体而言是添砖加瓦,可以强身健体;而对整体而言则是一种重复的过程,没有任何增量的产出。知识可以为个体换吃换喝,但却不能使整体受益。所有有标准答案的考试都是知识性质的考量,而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更优答案的考试才是智慧的较量。中国的各级教育(自然包括最高级)还只是停留在“小儿科”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