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气与结膜炎的关系,听上去很滑稽,但却的确符合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规律。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一体化的世界里,单纯的医头或医脚,都是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综合治理,但又缺乏中枢神经,使问题的解决更加困难。
人类的命运还是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的,至少可以不自杀。但是戒毒之难,也是可以想象的。就怕人类置生死于度外,执着的去追求生活的欢愉。
人类这一次的改造对象,该轮到自己的灵魂了。
人类的进步有两种尺度,一种是对内的,一种是对外的。对内的是指人类的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相对而言取得的进步;对外的是指人类相对于自身全体或外部世界而言取得的进步。外部进步才是实质进步,而内部的进步倒不如说成是实质进步的渐次实现。首创,只有首创才具有实质意义,第二名至最后一名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就是效仿、借鉴、学习的代名词罢了。每个人相对于自己而言,都会进步,但是相对于全人类而言,只有创造世界纪录,才能算是取得了进步。纪录以外的成绩,仅供自我陶醉、沾沾自喜之用。
在泥沼中的挣扎,只能越陷越深。方式、方略、方案、方法对于方向而言——都是无效的。
多子多福,还是多子多灾,就局部家庭而言,是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就全局人类而言,则只可能是灾难。以前,我还认为:高素质的人口是财富,低素质的人口是累赘。现观之,那纯粹是把人物化了,成为了手段,而非目的了。作为目的的人的数量的膨胀,导致其欲望总合的膨胀,已经有超出地球负荷的趋势了。至于素质高低与否,已经与这一结论无关了。
进化论,只能解释自然世界的过往,而不能阐明人类社会的未来。还没有迹象表明,人类的智慧可以改变物质转化和能量守恒定律。
人生而平等,那可真是不折不扣的鬼话。真话:人生而不平等。但是,人类的理性有引导人类趋于平等的追求。什么是人?恐怕医学、生理学意义上的答案是最客观也是最没有意义的了。哲学、法学、社会学等,甚至“莫名学”(尚未命名之学)都会从不同的语义、价值、目的出发给出不同的答案。君不见,在法学的漫漫历史长河中,有不知多少今日之人,在昨日尚不为人。请君莫笑,依照某种社会学的标准,您本人可能也被排除在人的范围之外呢。同在蓝天下,人和人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按照日均生活消费指标来看,我本人可能就处于绝对贫困线之下,但是我却居然可以和腰缠万贯的该书作者进行“面对书”的交流,共同关心与我的生计无关的人类的未来的问题,岂不怪哉?
失业或就业不足,在工业社会主要是由消费需求或生产需求趋缓或衰退所导致的。在农耕社会,多一个人口,也就是多一副碗筷。只要肯于向自然伸手,就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在现代城市里,要想吃“伸手饭”,就只能学拉兹(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男主角,以偷盗为生)了,把手伸到别人的腰包儿里去,最后到监狱里去混口饭吃。与其让他们辗转吃到“救济粮”(即因犯罪而到监狱里享受免费食宿的待遇)而对社会有所伤害,倒不如把最低限度的吃喝直接送到他们的手中,社会福利制度浮出水面。
传统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较为简单的脑力劳动,已经被越来越众多且精细的机械或工具所替代。这些领域的劳动岗位在日益减少,而劳动效率却在大幅提升,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使“不劳而获”成为可能。注意,这可是名副其实的不劳而获,而不是某些人所指的资本家因资本投入而获得的资本利得的情况。一些人由于智力、体力或者意愿的原因,不必任何付出,只要是某个社会的成员,就可以无条件地获得该社会为其提供的生活帮助,且水平有不断提升的趋势。他们不是人渣,也不应定义为寄生虫,只是在人类文明达到一定标准之后的某种正常的、无害的生活方式。无疑,他们是非自食其力者,是社会的最底层。没有职业,并不是灾难的代名词,更不是死亡的同义语。只是他们由于缺乏相应的条件,距离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可能会更加遥远罢了。
养猪专业户都知道:假如猪养多了,但市场对猪肉的需求没有相应地增加的话,那么猪肉就有降价的危险了。出于趋利避害的本能,要控制养猪的数量。养猪和养人是一个道理。人口数量井喷式的激增,那是因为人类从人口膨胀中得到的是好处,而不是坏处。没有人会主动的选择黑暗,而放弃光明,除非他不辨黑白。在生育可以控制的时代,人,是作为生产者的客体而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子女的生产,首先要满足父母的意愿,而不是子女本人的意愿。是父母的利益最大化,却不一定是子女的利益最大化。如果真的人满为患,那一定是有相当多的父母错打了算盘。当养育子女已经对父母自身生存构成威胁的时候,他们就会慎重的考虑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