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充其量只能算是地球这一个行星之上所有物种的灵长。不要说什么“宇宙的主人”,就是地球“打个喷嚏”,人类也要抖三抖。如果能让地球停转一秒钟,那算你人类有真本事。人类也只能:改变他所能改变的,驾驭他所能驾驭的,折腾他所能折腾的,毁灭他所能毁灭的。之后,回到他应该回到的地方去。地球,不过就是人类施展各种技艺的舞台,再好的戏也终有谢幕之时。
在今天,一个人的声音(不是指嗓门儿,而是指其所要表达的思想),在理论和实际上,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全人类所接收到。能够实现这一情境的时刻,是全球互联的时刻,是四海一家的时刻。人类的“手”终于连接在一起了,可是心呢?其实,其本质也是相同的、相通的,不过就是:自我利益最大化。这其中,物质利益又占有绝对的优先和优势地位。区区一两句,就把人性给说穿了。无数的独立的个体人叠加在一起,并不能使整体的本质有别于个体的本质。的确,人性也是可以进化的,但是其过程过于缓慢了,人性的进化就可以近似的认为是人这一物种的进化。进化,就是自我否定。
人类与地球之间不是主宰与被主宰、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依赖与被依赖、敬畏与被敬畏的关系。人类更不是什么地球的主人,充其量只是众多的匆匆过客之一。
人类之间直接的自相残杀,倒有可能不是人类灭绝的主要的、直接的原因。例如核战争,必须同时满足充分的当量和充分的覆盖两个必要条件,否则,不仅不是祸,反倒是福(因为人类最大的天敌就是自己,死一个——少一个)。人类是将自己这样逼上绝境的: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变化,使自身逐渐失去了生存的外在条件。空气是污浊和稀薄的,水是稀缺和浑浊的,阳光是炽烈和灼热的。这些都还是没有消失的,至于其它任何一种我们今天司空见惯的东西,没有谁能保证还会以现在的样态继续存在下去。
人类之间的团结合作,甚至四海归心,也未必是一件好事,未必值得暗自庆幸,至少未必能减缓人类的加速灭绝。人性不改,人的数量的增加只会进一步强化这种人性,从而进一步加速实现人类的共同欲求。注意,愚以为:任何物体的运动从终极意义上来说——是单向的,是不可逆的(这一点很像时间)。
人类不断融合的唯一结果就是——趋同,直至一样。这恐怕是更为可怕的灾难。千人一面、万众一心的传说终将会实现。人类已经基本摆脱了自然选择的命运,接下来的就是社会选择。同样是优胜劣汰的法则,但不同之处在于:社会选择不会刻意或任意强化强者的强势,或强化(注意:不是弱化)弱者的弱势。这恐怕就是理性的结果吧。马太效应(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只是暂时的,而不是长久的。可谓之曰:阶段性真理。未来的社会将不再是层级结构,而是平级铺展结构,人与人不是脚踩头,而是肩并肩。相同或相似(当然不是指两个人或少数人之间)的人生,可不是那么有意思。也许,主动选择退场(即自杀)会成为时尚。
具体的、个别的人与人之间可能不仅仅是零和博弈,而有可能共赢。但放眼四下,放眼整个生态圈,零和恐怕就是唯一的结果了(千万不要忘记——物质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哪里有什么赢家和输家呢?输与赢原本就是短视、狭隘的结果。举杯同庆,那是因为不知道原来是——饮鸩止渴。
人类是可以设计人类自身的未来的。个人更是可以独善其身(相对而非绝对)的。这恐怕就是人类智慧的最大功用了。做自己所能做到的,这就已经足够了。
大自然的杰作,还是它任性的产物?
宇宙的形成可不是来自于——传说,那可就太不靠谱儿了。至于宇宙形成的初始时间,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有人认为大约是在一百亿年前。我倒是没有能力去质疑这一时间的准确性,不过倒想请问:在此之前,有没有宇宙?如果没有的话,那么有什么吗?还是什么也没有?什么也没有又是一种什么状态?难道宇宙是——无中生有吗?如果有的话,又是什么东西呢?这是我在大约十岁左右就向父亲(他是大学物理教师)提出过的问题。他高兴的点了点头,说道:“问得好!”我的理解是:宇宙是没有所谓的开始的。假如谁认为有的话,那么他一定回答不上来“在此之前又是什么?”这样的疑问。除非他称之为“前宇宙”,那么所谓的“前宇宙”又是什么呢?其与宇宙又是什么关系呢?显然,持此观点的人被我的问题逼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在逻辑上,宇宙肯定没有开始。同理,也肯定没有终结。再同理,时间也具有同样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