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解李约瑟难题——兼答网友灋意先生之批评

  
  解答李约瑟难题要搞清楚的第二个问题是科学是怎么来的。科学是怎么来的呢?简单来说,科学来自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思考和认识。尽管科学家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总体来说,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从而改造世界的过程。人们看到一件事物,首先观察它,由此产生关于它的初步意识,大脑再进行思维,它是什么?它由什么构成?它是怎么来的?它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样子?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分析、归纳和整理就构成进一步的认识,科学于是诞生了。即使是牛顿揭开重量的秘密的例子也是如此。据说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一个苹果落下正好砸中他的头,牛顿灵机一动从而发现万有引力。这个故事显然带有噱头的成分,但是,牛顿通过观察苹果下落意识到力的作用从而最终揭示万有引力定理过程显然符合观察、思考和认识这样的科学发现过程。有意思的是,这个科学发现的过程与语言文字产生的过程是完全一致的,以至于有网友提出汉字的发明是最大的科学发明。这个暂且存而不论,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搜索看看。

  
  解答李约瑟难题要回答的第三个问题是人的认识遵循什么样的路径。既然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知识,那么,人类的认识又遵循什么样的路径呢?人类是按照什么样的方式来认识客观世界的呢?或者说,科学发现又是按照什么样的路径和方式来进行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早有定论,大体而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繁难,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的。考察和比对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基因就会发现,这恰好与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特征相吻合。这个基因是什么呢?这个基因就是感性而具体的思维方式和理性而抽象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任何一种思维方式,不论是感性还是理性,不论是具体还是抽象,也不论是归纳还是演绎,都是有其固有的长处和优点,也是有其固有的短处和缺陷的。同理,无论是象形文字还是拼音文字也是如此。感性而具体的思维方式和由此派生出来的象形文字,与理性而抽象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拼音文字之间有什么不同呢?这涉及语言和文字的产生问题,举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尽管汉字和英语都是抽象性的文字,但是抽象的程度有所不同。打个比方,文字和语言相当于我们手里不规则的凹凸镜,透过不同的凹凸镜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透过象形文字这把透镜,例如“山”字,我们看到的是山的外部形象的粗线条描绘;透过拼音文字这把透镜,例如“shan”或“mountain”,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我们只看到了上帝的安排。因此,相对而言,汉字的抽象程度低,汉字是拟物象形的,几乎是全息式的反映所对应物的直观本质特征的,例如人、日、山、水、川、牛、羊、虎、马、象等,一看到这些字,我们的头脑里面就仿佛出现了一幅幅抽象画。而英语作为拼音文字的抽象程度高得多,因为拼音字符完全背离了所对应的物,与对应物完全分开,头脑里仅仅留下了关于对应物的意识,因此,拼音文字与其说是对所对应物的反映勿宁说更直接地反映了人类自身的意识。无论是汉字还是英语,它们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似乎都是人们透过哈哈镜(凹凸镜)看到的图景,只不过一个是拉近的,一个是放远的;一个是放大的,一个是缩小的;一个是音形义合一的,一个是音形义分离的;一个是自足的,一个是不自足的。用汉字的方式来看世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尽管是扭曲而抽象,但仍然是真实而具体的、离上帝很远的世俗的物质的世界。用英语的方式来看世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更加扭曲更加抽象因而不太真实比较虚幻、离上帝更近的宗教的精神的世界。这也许就是汉字和英语、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东方科技和西方科技、东方哲学和西方哲学乃至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差别和不同,这种差别和不同并没有什么对和错的问题,而是各具优劣、各有千秋、各领风骚的问题,他们的相互借鉴和共同作用构成了整体的人类文明。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