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终端调整,3G通信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微型音视频采集设备的产品与专利部署

  
  随着3G的发展,该领域大量音视频服务必然从IP网转入3G网,因为3G设备具有更强的环境适应性。把上述服务大量引入3G网,这也是3G发展需要突破的第一个瓶颈。从这个方面讲,百度、阿里巴巴、QQ今后最大的竞争对手未必是互联网企业,而可能来自3G信息服务领域。

  
  第三,基于手表、U盘、MP3、录音笔、电子书、DC、DV、手持电视等便携设备和门窗、家具、车辆、服装、鞋帽等生活用品的大容量音视频信号采集传输系统。该技术需要对音视频采集设备进行小型化,使手表、U盘、门窗、家具等都变为音视频信号采集、处理设备,并连接到无线通信网络。这个技术,国外已经快速发展起来。例如,国外一些家庭在水壶、马桶、床、门、炊具等设施上安装传感器,自动采集音视频信号,对老人、儿童进行看护。相关电子数据能实时传送给远程用户,供其开展异地看护。

  
  我国一些名人投资的网站在医院、幼儿园等场所发起了庞大的签约运动,试图在这些场所建立远程视频看护系统,供用户随时上网浏览、检索亲属的视频信息。我国还有一些网站在高档社区发起了电子物业签约服务,免费为其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并为用户提供实时浏览、查询服务。

  
  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用3G网络推广该系统的设备和服务综合成本最低。恰好,让手表、U盘、门窗、家具等变为3G通信的末端设备,这也是我国回收上万亿元3G基础投资,让数百万电信行业从业人员不被新技术“解雇”的主要出路,更是是消除3G通信产业发展瓶颈的第二大出路。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发展基于手表、U盘、门窗、家具等用品的音视频采集、处理业务,推广微型、专用音视频采集设备。恰好,随着我国3G网络的开通,我国微型音视频采集设备也进入了大规模普及的市场爆发期。

  
  二、微型音视频采集设备的普及

  
  我国微型音视频采集设备的大规模应用已经发生在四个领域:

  
  第一,车辆管理系统。这方面,四川一些地区发展最早。它们在出租车上安装微型隐蔽摄像装置。一旦司机触发报警器,远程控制中心立即开始对车辆进行GPS定位,并启动车内的摄像系统,视频数据可实时传输到数据中心,并进行存储,供紧急救助、后续案件侦破使用。随着3G网的开通,该系统可以采用更加便宜的3G设备和服务。

  
  第二,司法取证系统。我国已经有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单位使用该系统。相关设备可以装在领带、领口、眼镜、鞋帽、皮包等位置,可存储约18小时录像,并连续拍摄30多个小时。我国刑法广泛采用无罪推定原则,即证据不足以证明相关人员有罪,则推定为无罪;而且,我国禁止用违法手段逼供、诱供、骗供。这就为司法机关的取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很多案件中,当事人藏匿高科技取证设备,截取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或者截取对司法人员不利的证据,导致假供、翻供、伪证、纪检举报现象大量出现,给司法工作造成了很多麻烦。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