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2006年6月28日,在纽约东区联邦法院,标号技术公司对哈佛电池公司等提起专利侵权诉讼。2006年6月21日,在宾夕法尼亚州东区联邦法院,哈佛电池公司对标号技术公司提起专利侵权诉讼。2005年12月5日,在密歇根联邦法院,Jo-Dan国际公司控告永备电池公司等侵犯专利权。2004年1月13日,在爱荷达联邦法院,爱荷达东北康复机构等起诉永备电池公司专利侵权。
知识产权诉讼虽然是电池企业在正面战场的主要战役,但是金融大战则在背面市场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例如,中国八大企业参加劲量专利诉讼后,美国电池巨头吉列集团也历经五年的迂回突击,在同年成功收购南孚70%以上的股份,收购耗资约1亿美元,但南孚年利润约8000万美元,南孚宝贵的渠道资源包含300多万个营销节点,全国市场占有率约50%。吉列集团在华电池公司美国金霸王同时成为中国市场排名第三的电池制造业巨头。
再如,2005年4月,美国科博集团迂回包抄,分期收购了宁波豹王电池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把中国电池市场第四大制造商收入囊中。
中国全行业掏钱打赢对劲量公司的专利诉讼,这为美国吉列和美国科博抢夺劲量占领的美国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这些企业原来同意支付劲量公司的专利许可费也将一笔勾销。从实际利益看,中国企业打赢美国官司,最终反倒主要帮了吉列、科博两家美国企业。
六、中美企业专利实力差距明显,美国Energizer Holding公司和美国Eveready Battery公司选用其他诉讼策略,100%可以彻底击败中国企业,中国企业专利崛起还需从基础工作做起
中国企业虽然成功抵制了一个美国CIP专利,但是远未实现专利崛起。美国劲量控股公司下属的永备电池公司仅在全球公开发明专利申请就高达2553篇,在WIPO公开国际专利申请106篇,在美国授权专利635篇,在美国公开专利申请150篇,在我国公开专利申请247篇。
相比之下,在中国国内电池发明专利文献公开量上,我国八大应诉电池企业的总和还不到永备电池公司的1/2。在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我国八大应诉电池企业拥有的相关专利文献总和为零。一个专利数量为零的企业集群竟然想打赢一个专利诉讼,然后在美国市场立足,这对任何律师来说都是一个史无前例的空想。这种不附载专利,没有技术创新的产品,单纯依靠价格战能生存多久?
另一方面,劲量公司此次发起337诉讼也是因为轻敌、抠门。说它轻敌,是因为劲量公司意识到了犯众怒的危险,意识到了各个击破,分而治之的重要性。但是,在美国两大电池巨头率先屈服,欧、日电池巨头陆续屈服的情况下,它没有意识到中国非自由市场、非商业理性因素在法律决战中的巨大攻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