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社会公共经济利益的法权形式及实现途径——第六章 社会公共经济权益的主体化研究

   
   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北京社会科技发展研究所编译,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851页。 
   
   、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631页。 
   
   《马克思全集》,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董保华:《经济法的国家观——从社会法的视角探索经济法的理论问题》,《法律科学》,2003年第2期,第56-64页。 
   
  参见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藏1989年版,第19页。 
   
  张永和著:《权利的由来——人类迁徙自由的研究报告》,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版,第211页。 
   
  席恒著:《公与私:公共事业运行机制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410页。 
   
  张永和著:《权利的由来——人类迁徙自由的研究报告》,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版,第211页。 
   
  李友根:《社会整体利益代表机制研究——兼论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础》,《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科版》2002年,第2期。 
   
  栾志荭:《印度公益诉讼制度的特点及其启示》,《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60页。 
   
   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进行政治决策,以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如选举议员,投票表决预算案等等。 
   
   丹尼斯·C.缪勒著:《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译、李绍荣等译,中国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2页。 
   
   安德鲁·甘布尔著:《政治与命运》胡晓进,罗珊珍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2页。 
   
  王全兴,管斌:《经济法学研究框架初探》,《中国经济学精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23~24页。 
   
  参见洪浩著:《检察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