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地震:鼓舞和责骂 同一个目的

  毋庸置疑,就是今天,人类也不得不承认,现代科学对自然界包括人类活动的认识仍然具有很多不足和局限,人类也不能把基于天神、上帝信仰的原始宗教一概斥之为迷信而完全抛弃。所以,现代各国宪法都规定了宗教信仰自由。人们认为,当人类对自然界包括人类自身采取某些重大措施,而又难以完全科学评估其利弊之时,尤其应当格外慎重,毋宁对自然界多些敬畏。这或许相当于古代的“敬天”。而当人类对已经发生的未知巨灾格外恐惧之时,埋藏于人类基因中的“天谴”原始宗教思想每每油然而生。
  但是,人类之所以进化、发展到今天,就是因为能够不断认识自然规律,从而趋利避害,维持生命延续。对地震现象的认识同样如此。人类不能制止地震,但可以通过认识地震来避免被伤害。古代中国早已发明检测地震的仪器——张衡地动仪,新中国初期地质科学也曾大放异彩。今天,不少百姓质疑,历经千年,国家地震科学研究为何进步不多?当今专家为何不及四十年前李四光?虽然芸芸众生未必真正了解地震科学状况,但不能不说这些质疑具有一定合理之处。
  因此,国家和人民都需要反思的是,我们对地震了解多少,能够预防到何种程度。这方面,日本和美国都是我们可以学习的例子。而且,最近以来,新闻报道开始普及地震预防知识。同时还需要反思的是,我国对地震灾害的研究和监测是否足够,我们对地震的预报和预防体制和观念是否科学,我们人类的活动是否会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和能量平衡。假如“天谴论”者是想表明这个意思,无疑是有益的讨论。
  反驳者认为,“天谴论”者意在攻击政府和社会制度。对此,也应当辩证地来看。我们说,公民对政府和国家制度的批评,只要不是煽动推翻国家政权,完全是合法的政治自由,受宪法言论自由、批评建议权利等条款的保障。“天谴论”者无非是借用古代词汇批评国家在社会发展方面可能存在某些重大错误观念和做法,以致有可能人为增加地震风险或不能有效减少地震对人民的危害。而我们也知道,关于三峡水库对周围地质状况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论,一些人包括水利、地质、环境科学等专家认为水库可能增加地质灾害。此外,媒体披露有专家几年前已预测四川地区近年可能发生大地震,也有部分群众在地震前几天发现异常现象和关于地震的“谣言”。这些都说明这次地震不是完全不能预知、不能防范的。因此,不能不警醒我们反思现行的地震研究、监测和预报等管理制度。面对如此重大的自然灾害,如果我们的政府管理确实存在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的过错,那么,这个过错,不能不说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某些论者使用“天谴”一词,从词语对灾情事实的表意程度上来说,很难说表达过度了。
  如果说“天谴”论者用词过度刻毒伤害受难群众和全体国人,则显然是不成立的推断。原文是哀悼遇难者并质疑为何遭此不幸,又联系近来一系列灾难、事故,意图振聋发聩,提醒国家认真反思。立意很好,只是用词超越了部分公民的心理承受能力,以致遭到部分网民“天打五雷轰、五马分尸、千刀万剐”之类的恶毒回骂。恶毒对恶毒,也算是扯平了,大家潜意识中都还是相信上天的。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