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罪犯正在怀孕的。在执行死刑前发现罪犯正在怀孕的,即应停止执行,报请核准死刑的人民法院依法改判其他刑罚。
(二)死缓执行的变更
死缓是指判处罪犯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一种死刑执行制度。根据我国刑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满以后,减为无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因此,死缓执行的变更又可分为死缓的减刑和交付执行死刑两种情形。
(三)暂予监外执行
暂予监外执行,是指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出现了法定的客观情形,不宜以监禁方式执行刑罚,而暂时采取放到监外执行刑罚的一种变通执行的方法。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2、罪犯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3、对于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也可以暂予监外执行。
根据
刑事诉讼法第
二百一十六条的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满的,应当及时收监继续执行刑罚。
(四)减刑制度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减刑制度是指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由于其在刑罚执行的过程中具备认罪服法、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重大立功表现等法定情节,而适当减轻原判刑罚的一种行刑制度。根据
刑法的有关规定,对罚金刑的执行也可以实行减免,但减刑制度中的“减刑”是指对在接受刑罚处罚过程中的罪犯实行的,对罚金刑的减免,不属于这种减刑制度的范畴。
(五)假释制度
假释制度,是指对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经过法定期限的执行刑罚、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行刑制度。根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
十五条的规定,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后,符合假释条件,并且实际执行刑期不少于十二年的(不含死刑缓期执行的二年考验期),也可以适用假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