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校的核心是强调学校在治理中的基础性与至上性。高校作为特殊的企事业单位,可以自主制定相关的校规校纪来管理学校,但这种抽象行政行为不能与法律相抵触,更不能逾越法律之上。法律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具有基础性与至上性效力。
教育管理法制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时代要求,是民主与法治精神的体现。首先,依法治校有助于学校管理制度的完善,保障各方法定权利,及时解决诸种矛盾,促进校园文化的核心发展。其次,依法治校主要是规范学校内部的管理,使学校治理工作呈现制度化、规范化,才能使学校治理透明化,方便师生与社会舆论的监督,最终促使学校健康稳定迅速的发展。再次,依法治校有助于学校管理能力的提升。最后,依法治校还表现为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师生的法律观念的培养,严格遵守法律制度,积极维护自己的法定权利。拥有法律知识与素养是新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四、构建华工和谐校园的具体措施
构建首先是从现在资源和条件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改良或改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而不是全盘否定一切从头再来。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历史与传统,充分认识文化“软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校,避免重复建设或违背客观规律情形出现。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构建或完善都需要推动或主导力量,在笔者看来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党委、工会和学术社团三个队伍的推动。
1 坚持在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所谓校长负责是向校党委负责、向上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负责[6]。校长须科学地定位学校特色,谋划学校发展方向并组织各种力量实现学校科学的发展。校党委是学校的政治领导核心,起着总揽学校改革发展全局的作用。党委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委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7]
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保持和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力量保证[8],在重点理工科大学转型和多校区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发挥党的先进性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思想保证。胡锦涛同志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高度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该理念同样适用于和谐校园的建设。和谐校园的构建是有计划有步骤安定有序的进行,以稳定为基础。在此过程中我们要警惕西方自由化及其腐朽思想的侵蚀,这便需要发挥党在思想层面的先进性,正确引导高校的发展方向。其次,发挥党的先进性是构建和谐校园的组织保证。在高等院校里有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和学生党团组织,是高校里先进优秀人才最聚集的队伍。最后,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各校区师生之间情感沟通和联系,为和谐校园的构建提供强大的力量保证。
2 工会的作用不可忽视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