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对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的考察

  必须说明的是,上述对安防行业协会自律机制的个案研究,其结论不具有普适性,不足以提供所有行业协会的自律机制构建模式,因为,在我看来,行业协会依其所处领域的重要性,可以分为强力型的和温和型的,前者如足协,以强制入会为特征,后者如安防协会,以自愿入会为特征。强力型的行业协会可能在自律上具有更加有力的惩戒机制与措施。但是,上述研究却可以揭示行业协会自律的基本特点与要求。
  
【注释】 参见,中国安防协会起草的《中国安防行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行业协会的名称本身就带有深深的历史烙印,反映了公安机关对安防行业的管理历程。公安机关对安防行业的管理最早是管产品,所以,成立的行业协会也与此相应。后来,又发展到管工程、管报警服务。安防协会的成员也由安防产品企业扩大到安防工程企业、报警服务企业以及安防咨询企业。中国安防协会也在酝酿着更改名称,使其更加“名副其实”,以适应形势发展。这种现象也可以视为“官办协会”的一种表征吧。 
   
   按照行业协会有关人士的说法,覆盖率是10%。安防企业从公安机关拿到许可证的,大概有1万家,另外还有一些“兼职”搞安防工程、服务的,总计大约1.5万。我的计算方法,是将中国安全防范行业协会网(http://www.securitychina.com.cn/xm/index.asp)上“会员之家”栏目中公布的会员,包括副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和一般会员、个人会员,属于企业的,大致统计出来,约747家,除以在公安机关拿到许可证、专门从事安防服务的10000家,得出上述覆盖率。当然,考虑到还有9家地方行业协会以团体会员的资格加入中国安防协会,而隶属于这些地方行业协会的企业数量无法从网上获悉,因此,上述对覆盖率的估算可能偏低。 
   
   292家全国性行业协会,管理范围多停留在原系统内部,非国有企业会员不超过50%的高达79%;在行业协会势头发展良好的上海,行业协会的行业覆盖率平均仅为50.7%,只有50%的行业协会覆盖率达到80%;在广东,112家省级行业协会中,只有广东省期刊协会、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模具协会、市政工程协会、银行同业协会5家协会的行业覆盖率在50%以上,其他省级行业协会都在10%以下。统计数据来自,沈恒超、胡文安等:《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08页。余晖等:《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理论与案例》,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年版,第54页。转引自,余晖:“行业协会法律地位问题研究”,http://www.chinaxuexi.com/lunwen/jingjifa/2005/02/2014495741-2.html。访问时间2006年6月4日。在转引的文献中没有说明,上述统计截止于何年。安防协会曾讨论过,是否所有从事安全技术防范服务的企业都必须参加安防协会。然而,由于目前缺少像《律师法》第39条那样的强制入会规定,使得这样的设想很难付诸实施。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会有疑问,既然安防协会是代表安防企业利益的一个社会团体,每一个安防企业自然有内在的动力去寻求一个团体对个体利益的庇护,所以,既便没有法律硬性要求,这也应该不成问题。可是,正是上述所说的非在安防企业内部自发生成的缘故,再加上安防行业市场还不很规范,消费者的选择还不那么理性,使得参加安防协会还不能成为每一个安防企业的自觉。 
   
   安防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见,余凌云、靳秀凤、李明甫、李彤主编:《安全技术防范报警服务业立法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7~76页。 
   
   参见,余凌云、靳秀凤、李明甫、李彤主编:《安全技术防范报警服务业立法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8~72页。 
   
   尽管《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行为规则》第2条规定:“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安全防范行业的一切单位和个人”,但从理论上讲,这只是一厢情愿,它不可能适用于非会员企业。 
   
   参见,余晖:“行业协会法律地位问题研究”,http://www.chinaxuexi.com/lunwen/jingjifa/2005/02/2014495741-2.html。访问时间2006年6月4日。  
   
   参见,袁曙宏、苏西刚:“论社团罚”,载于《法学研究》2003年第5期。 
   
   参见,孙炳耀:“中国社会团体官民二重性问题”,载于《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 年第1卷,第22页。 
   
  参见,余晖:“行业协会及其在中国转型期的发展”,http://www.doctor-cafe.com/detail1.asp?id=499。最后访问时间2006年6月24日。  
   
   详细的分析,参见,贾西津、沈恒超、胡文安等著:《转型时期的行业协会——角色、功能与管理体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6~27页。 
   
   安防行业协会领导的介绍,参见,http://www.securitychina.com.cn/xm/xhjs/xhjs.asp。  
   
   参见,余凌云、徐晓波、靳秀凤、李明甫、刘舒、李彤主编:《安防执法规范化与企业资质制度改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103页。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