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戈尔迪死结——中国公司治理的困境与突破

  (三)中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改革
  那我国是否要完全改成德国的双层委员会制?这从理论到实践上都是不可能。德国建构这种制度的一个很大的前提就是德国银行的稳定性与专业性。银行控制了公司很大一部分股份,因此它们就通过进入监事会,来达到控制董事会的目的。但在中国的实际情况是,我国的银行根本不允许进行此种投资,更何况,中国的银行运行的不稳定性,管理的松散化,内部制度的滞后性简直是众所周知的,世界银行曾多次对我国银行发出警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贸然向德国靠拢,把企业的身家性命系于银行身上,那无疑是飞蛾扑火,很可能和日本在亚太经济危机前的状况差不多。而且,我国在现在经济运行中,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整个经济运行的大环境本身就不够安全。
  何况,正如上文所说,德国模式也存在着天生的缺陷,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单一模式,各大模式的趋同性越来越明显。例如,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原本为英美法系传统的一项制度,现如今,其除了在英美普通法国家流行外,还相继为一些大陆法系国家所采用,如德国、法国、日本等。
  目前在中国企业运行中,体制滞后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德国模式它强调的是内部的监控,对于中国而言,在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内部监控不利的可能性,长期以来,就是过强的内部控制扼杀了企业的活力,导致企业发展缓慢。因此,在坚持传统模式的基础上,应该引进英美模式,强调发挥市场的作用,形成中国特色的混合模式,来促进中国公司企业的进一步改革。
  自从进入2006年以来,我国股市一片欣欣向荣,甚至有人预测未来的十年都将是“牛市”。是否牛市无人敢确定,能预测股市的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天才,一种就是疯子,但起码可以确定,中国人民的投资热情空前高涨,股票,基金市场空前火爆。这就意味着有更多的机构投资者会出现,市场也会越来越成熟。在资本市场成熟的基础上,对于公司企业而言,更多的依靠外部监督,更有利于公司企业的发展。市场调整企业,激励就有一种不确定性,更有利于员工发挥主管能动性,发挥潜能,提高效率;市场调整公司,股东可以“用脚投票”,当一个公司的股票下跌,必然管理层要对此负责,其实也达到了监控的效果。
  但是如果要建立此种混合模式,那在制度上需要解决很多的问题。例如,我国长期以来,都是内部模式,甚至可以称为“国家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把许多企业贸然推向市场,必然导致水土不服,很可能就走向自我消亡。而这一类型的很多企业往往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的,对于这类企业应该给予保护,究竟该给予何种保护?像去年的徐工被凯雷收购,就引起了中国经济学界的大地震。此外,我们实行的是一个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相结合的模式,究竟二者的边际要在什么地方,万一二者出现矛盾该如何解决?我国的改革向来喜欢走综合模式,但结果往往是搞了个四不像,混合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但是两者的弊端却暴露的日益明显,例如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个人认为,我国现行的公司企业改革,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英美模式建立在高度发达的市场基础上,但公众之所以信任企业,原因在于英美高度发达的财务会计审查制度。但是自安然后,华尔街面临着一场严峻的信任危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哈维皮特将安然公司倒闭安达信公司解体和世界通信公司作假与9.11 恐怖袭击事件共同列为金融市场遭遇的四大危机。迄今为止,美国经济还在一片风雨飘摇中,格林斯潘不断重申,美国经济处在经济危机的前兆中。而我国的财务会计制度如何呢?在中国大多数公民的心目中,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是没有用处的,他们宁肯相信电视上所谓专家的点评,也不愿意浪费时间去看所谓的报表;在大多说中国公民的心目中,会计这个行业就是专门做假账的行业,即使是所谓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一旦移植到中国,在上市公司的丑闻中也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