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及对策措施

  一是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作用,尤其在企业危难之际和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二是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注重研究的是人的因素,强调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凡事都以职工的共同价值观念为尺度,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协调作用。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职工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趋于一致,增强了他们相互之间的信任、相互交流和沟通,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更加协调。
  四是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对职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经过潜移默化形成一种群体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五是塑造形象作用。优秀的企业文化向社会大众展示着企业成功的管理风格、良好的经营状况和高尚的精神风貌,从而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二、国有企业文化现状
  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在经过数次阵痛之后逐渐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改革开放的大门越敞越大,中国大力借助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营策略来发展国有企业,在引进国外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过程中,必然发生中国民族文化、企业文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文化模式之间的碰撞,解决这一根本问题的方法就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
  自美国企业文化理论1984年传到中国至今已有近20年历史,中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历程,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过程。
  一是企业文化是客观存在的,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必经吸收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系统理论,但不能移植照搬,而应深刻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土壤中。
  三是国有企业具有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优势,须将这种优势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格局。
  四是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本源。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对内可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外可塑造完美的企业形象,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五是现代企业管理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文化管理三个阶段。目前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处在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度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法治”,而且还须“软硬兼施”,建设起相应的企业文化,这是科学管理中国化的重要内涵。
  六是文化管理是21世纪的管理,在文化管理下,企业文化建设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牛鼻子”。其重要标志是:以人为本,以文治企。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必须与现代管理文化的建设相配套。
  七是从传统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方面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一长制”体制,厂长(经理)总揽企业中的一切大权,对企业全权负责,这是建国初期照搬的前苏联模式;
  第二阶段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分工负责责制”,即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一长制”被当作否定党的领导和否定群众路线加以批判,企业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分工负责制;
  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中实行的领导体制,这种所谓“革命委员会”体制使企业陷入了混乱;
  第四阶段是1978年以后,企业由恢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逐步向“厂长(经理)负责制”过渡;
  第五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领导体制开始进行重大转变,即试图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以突破国有企业领导体制的困局。
  三、国有企业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