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企业所得税法的必要性、改革趋势及其影响
刘剑文
【摘要】企业所得税制改革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本文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在企业所得税制统一方面所作的努力予以简要地评介,分析我国进行统一
企业所得税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企业所得税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对统一
企业所得税法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对统一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预测和评估。
【关键词】两税合并;企业所得税;改革趋势;法律影响
【全文】
企业所得税法是一部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法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的改革目标。2006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表决,决定将
企业所得税法草案提请2007年3月的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改革现行企业所得税制度,统一内外资
企业所得税法,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曾撰文《统一
企业所得税法若干问题》[1] ,在此基础上,现就统一
企业所得税法相关问题再作些探讨。
一、艰难的
企业所得税法改革之路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按不同的资金来源和企业性质分别立法,实行不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同时废止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根据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和国际上的通常作法,本着完善税法,为实际需要进行了合理调整和补充,实现了统一税率[2] 、统一税收优惠待遇[3] 、统一税收管辖权[4] 的“三统一” 。1993年国务院将适用内资企业的《国营
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集体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
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统一合并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至此,我国形成了分别适用于内资、外资企业的两套所得税制度。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共有541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16件议案,要求制定统一的
企业所得税法[5] 。1994年,财政部开始着手对两税合并进行调研。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面对东南亚国家放宽外资投资优惠条件的压力,两税合并方案暂时搁浅。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大幅度降低关税水平,失去关税保护的中国民族企业此时所承受的不公平的所得税待遇问题重新受到重视,两税合并问题又被提到议事日程。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的精神,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务院法制办共同起草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征求意见稿)》,于2004年书面征求了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预算工委,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并分别召开了有关部门、企业、专家参加的座谈会,直接听取了意见。同年8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将该
企业所得税法的草案提交给国务院,计划于次年3月提交人大立法。12月7日,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宣布,合并内、外资
企业所得税法将是2005年的税制改革4大工作重点之一,一场围绕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的利益博弈随即展开[6] 。2005年1月,54家在华跨国公司,针对两法并轨可能对跨国公司的影响,联合向财政部、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同时提交一份名为《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对新
企业所得税法的若干看法》的报告,报告提出希望两法并轨后,继续给予外资公司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求“对外资企业优惠政策应有一个 5到 10年的过渡期”。这54家跨国公司的名单里包括了几乎所有公众熟悉的跨国公司:微软、摩托罗拉、戴尔、宜家、三星等。2005年8月15日,商务部发布1-7月全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情况报告指出,2005年1-7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2772家,同比下降7.63%,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27.07亿美元,同比下降1.16%。[7] 为防止两税合并对我国吸引外资造成太大的冲击,商务部建议
企业所得税法的合并应当缓行。于是,在跨国企业、各部委、地方政府的重重阻力下,两税合并进展缓慢。经过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地方利益团体、跨国公司等多方利益博弈,2006年,两税合并终于在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年立法计划获得通过,
企业所得税法被列入2006年内初次审议的法律草案中。2006 年 3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政协提案组将《关于尽快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提案》列为本次政协会的一号提案[8] 。2006年12月2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5次会议对《
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进行了审议,提出了修改意见,并作出将该草案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决定。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终于突破重重阻力送到了立法机关的案头。在让我们欣喜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改革的艰辛,公平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