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个人英雄主义中的私力救济——评《警察故事》

  但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它的另一个方面,即当事人可以依仗强势条件,撇开法定程序去追求一个实体正义的结果。因此,当朱滔设计用陈家驹的枪打死与之有隙的警察,陈家驹回到警局,署长却决定以涉嫌一级谋杀罪逮捕他时,他选择了绑架署长逃走,试图靠自己的力量来抓获朱滔,洗脱冤屈——“我相信你们每一个人,可是我不能靠你们”,这固然是陈家驹的心声,但如何评价这种行为却是一个难题。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刑事法律确认的私力救济只有两种: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署长说道,“我没有说你杀人,但按照程序,我一定要控告你”,因为陈家驹绑架署长逃走的行为属于一项严重的刑事犯罪。通过法律对社会进行控制,并不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们目前还没有找到比它更好的选择。法律的生命在于法的实现,法的实现应依赖正当程序,程序正义是人类可以直接把握和追求的正义,尽管它存在局限性。也许在一个具体的个案中,通过私力救济这样一种司法外的途径来伸张正义,从社会角度而言不能排除其存在之必要,它在一定情形下某种程度上具有合理性,有助于个案中实体正义的实现。(徐昕《论私力救济》)但如果整个社会都是这样,私力救济横行,则普遍正义将荡然无存,法律将成为一纸空文,社会也将回到“人对人像狼”一般的原初状态。
  美国影片《亡命天涯》的情节与此相似:医生金波的妻子海伦被人谋杀,金波成了重大的杀人嫌疑犯,金波明白自己是被人精心策划陷害的,惟有找到真凶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于是他越狱逃走,踏上了寻凶之旅……
  同样在《警察故事》中,陈家驹与朱滔手下经过激斗后终于成功夺得了朱滔的犯罪证据,法律终于可以制裁他这样“请得起律师的人”了。但在警方控制现场后,陈家驹依然将律师、朱滔等人痛打一通,以发泄心中之怒火。其后,彪叔与署长的对话也颇令人忍俊不禁,当彪叔对怎么写报告忧心忡忡时,他向署长求援道“这报告你要帮我”,孰料向来铁面无私、公事公办的署长一脸严肃地答道,“我没看见”,并扭身而去,以这样无厘头的方式幽默了一把。署长对陈家驹的容忍固然得到善良人们的认同,但这种私力救济、私人执法的行为依然不免张扬了“丛林”正义。
  无论怎样,电影中的陈家驹是幸运的——他通过自己的舍命搏斗,为自己也为社会实现了迟来的实体正义。在现实生活中,正义实现的方式不只一种,司法作为最正统、最为人们接受的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其它的救济手段,私力救济也有其自身的存在空间及其合理性,但法律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把冲突解决纳入秩序化和程序化的途径,因此私力救济的实施必须受到严格的限制,而如何将部分私力救济逐步的纳入法制轨道,通过法律实现私力救济的社会控制,则是现代法治国家所亟需解决的问题。正如刑法学者康纳德、哈格所言:“……我们只能尝试,在一个根本不可能完美但能得到改善的世界上,坚持正义的方向对于秩序的幸存是至为关键的。”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