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艺术品经纪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热衷炒作,价格离谱
  时下国内拍卖市场盛行炒作之风,炒作被许多公司视为看家法宝,不少大师们的作品被他们像炒股票一样炒来炒去,人为炒作拔高的现象较为严重。先炒陆俨少,后炒傅抱石,再炒黄胄,不炒得天翻地覆绝不罢休。许多天价频频催生,一些丧失理智的投资者盲目跟风追高,最终在高位套牢,真正的收藏家对此深感茫然。不仅逝世的大师是他们的炒作对象,个别在世的大师如吴冠中等也被大炒特炒,甚至有些在书画界成就并没有得到公认的画家也被拿来巧妙包装一番举办专场,价格动辄上百万元。当前的市场与股市中博弈异曲同工,国内股市正是因为受多年投机炒作之害,从2200点一泻千里,至今在1100点附近徘徊不前,几只昔日荣耀一时曾上百元的高价股如今已沦为1元的垃圾股、仙股,使投资者损失惨重,前车之鉴不可不吸取。
  (4)大吹大擂,宣传失真
  作为艺术品拍卖这种特殊的行业来说,拍卖前在媒体进行宣传以扩大影响,吸引买家注意前来观看预展,本无可非议。但是宣传一定要真实、适度,不应夸大其词,天花乱坠,失去真实宣传就成了欺骗。目前国内不少拍卖公司把宣传看得至关重要,宣传仿佛成了灵丹妙药,以为只要宣传到位便大功告成,而忽视了内功的修炼与业务的提高。更有些公司为一己之利,毫不顾忌虚假宣传,盲目贪求一种所谓的新闻轰动效应,在他们的眼里名头越大越好,年代越早越妙,最好能戴上“××之最”的桂冠,什么苏东坡的《墨竹图》、米芾的书法墨宝等新闻经常见诸国内报端媒体,如此宣传鼓吹实在显得过于业余、幼稚。某公司在一专业艺术媒体上刊登一号称为八大山人的人物画《砍柴图》,其实此乃明显抄袭明代画家吴伟的一件绘画,如此张冠李戴令人捧腹。当宣传衍变为一种工具时,不仅毫无公信力可言,效果也背道而驰。
  (5)巧造纪录,虚交不少
  如今的艺术品拍卖市场颇有些体育田径场的味道,纪录满天飞,天价天天创。今天张大千的山水突破7000万大关,明天宋徽宗的御笔花鸟以5000多万成交,但这些天文数字的真实性到底如何,无人知晓。假纪录与假天价在国内艺术品市场早已司空见惯,人所共知,其滋生不是一天半天了,但就是杜绝不了,以至今天还此起彼伏如雨后春笋的诞生,生生不息。近一年来,拍卖公司之间的攀比也成为一种新时尚,什么“10亿元俱乐部”的新名词都不知何时冒了出来,各拍卖公司千方百计、绞尽脑汁往里钻,以跻身大公司行列。于是你大拍过5亿,他大拍超7亿,颇有些大跃进时期“超英赶美”的味道。一些拍卖公司不得已只能靠掺水虚交,这种有名无实、好大喜功的竞赛与做戏实在乏味得很。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该部分主要参考人民网《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十大问题》一文,在此向作者致谢。)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