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年公法沙龙第二场:翟小波谈“慎议民主”

  随后,王书成(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进行了评议。他认为,慎议民主的提法及探讨对目前中国的民主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在理论上作了诸多精彩的论述,在此不在赘述。
  对于民主理论,一般在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在某些预设的前提,建构理论上完善自恰的民主理论。二是必须关注所构建的民主理论的实践理性问题,特别是基于中国的现实。对于慎议民主同样也应该注意此两点。小波师兄所论之慎议民主主要以哈贝马斯(Habermas)为理论渊源来构建,同时整合了罗尔斯(Rawls)的个人反思等民主观,从而提出慎议民主所具有的必备品质包括:一、一套以无偏私和理性为基础的预设,以平等和自由为内容的先验人权为前提;二、必须以对话为主要手段;三、对话必须平等和自由;四、最后的决策必须由多数投票作出。对于慎议民主可以在理论上进行预设,从而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慎议民主理论,但对于慎议民主的这些理论预设必须注重实践理性。
  对于实践理性的关注。他认为慎议民主的实践性问题更多的与Alexy的论证理论是相通的。由于Alexy的论证理论主要渊源于Habermas的交往行为理论,而慎议民主也是与Habermas的交谈理论理论密不可分的,因此,Alexy的论证理论对于慎议民主的践行也意义重大。慎议民主寻求一种无偏私的理性的对话、沟通、交流,因此其离不开慎议过程中的论证。而一谈到论证,则必须回答任何科学都会遇到的“为什么”的无穷追问,故也无法逃避自休谟问题以来的三重困境:一为论证的无穷递归;二为循环性的论证;三为因主观介入而终止论证。这便是被阿尔伯特(Albert)称作的“明希豪森困境”。这些问题在慎议民主的践性过程中也是无法回避的。
  同时文章指出如果对于慎议民主在无法达成共识时,最后以多数决的方式来终止,但同时给重启慎议留下空间的提发有很大的意义。然而此仍然无法回避最后多数人的民主暴政的情形,即使可以重启,仍然会无限递归下去。其实从Alexy的论证理论来看,论证理论的核心是从程序规则上来寻求“共识”,而达致最后偏好的改变,如Alexy提出的“惯性原理”即是解决论证的一大妙法。它不是通过在最后无法达成共识时,直接采取决断的方式来终止慎议,而是通过在整个过程中对于理性规则的遵守来改变偏好,因为遵循了理性的规则,便会信服结果,从而避免交谈的无休止与可能出现的“各说各”的情形出现。对此,Alexy构建了较为严密的论证理论。这些对于论证过程中无偏私理性规则的运用可能更有利于改变交谈中的偏好,而使大家最终达成“共识”,而区别于在慎议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形下采取多数决来解决的方式。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