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说一说党内“去姓昵称”之风

说一说党内“去姓昵称”之风


李绍章


【关键词】去姓昵称;个人崇拜;党风建设;人格完善
【全文】
  土生阿耿博客夜话系列网文:
  说一说党内“去姓昵称”之风
  ■土生阿耿(上海政法学院法律系教师、中共党员)
  近日,知名学者余秋雨先生在强国博客里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我说的就是这个名字》。余秋雨在文章中说他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参加上海文化艺术界的活动了,但“前年下半年被一位朋友硬拉,到衡山宾馆的一个大会议厅参加了一次,上海不少大学和研究院所的一批人文学科专家都在。他们在发言中频频提到一个名字,不带姓,只说后面两个字,显得十分亲切和熟悉,我一听,肯定不是康德和罗素,也不是孔子和朱熹,但我却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我连忙问旁座的一位先生,这位先生很惊讶地看着我,说,这是这座城市的最高领导啊!”这才使余秋雨先生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学者搞得都像那位上海市最高领导人的亲朋好友似的,口甜如蜜。那位“良宇”当时并不在场,学者们却争相亲密称之呼之,以至于余先生甚至在文章中不无讽刺的说,这叫“缺席跪拜”。
  尽管我曾对余秋雨先生在去年某会上一句“学者为富商代言没错”、“富人没有义务救济帮助穷人”之语有微辞,并且还写了我的博文《想招余秋雨先生攻读我的研究生》,但对其在《我说的就是这个名字》一文中所表达的观点,我还是深以为然的。有些官员甚至学者谄媚之心很重,仿佛与当地高官有多亲热,仿佛“去姓昵称”就可以得到提拔重用。于是,本来一个好端端的全名“陈良宇”却在不少场合变成了“良宇”。对于一个市委书记来说,这样称呼很不严肃。如果他确实是一位干净清廉的好干部、好党员、好公仆、好保姆,那么,作为主人翁的人民群众这么称呼一下,也没什么可以挑剔的。可是,这位高官却反客为主,完全颠倒了自己的身份,把仆人的身份变为了主人,并且被中纪委查有“严重违纪行为”。如此而来,那些善良可爱的人们还怎么好意思称他为“良宇”或者“良宇书记”呢?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只在于有没有违纪或者犯罪行为。此时此刻,我想到的却是一个党风的问题。对于党的领导干部的称谓,或者说对于党员之间的称谓问题,可以作为评价党风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党历来提倡要互称同志,不称职衔,这还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呢。毛泽东同志早在1959年就提出要大家互称同志,改变以职务相称的旧习惯。为此,党中央于1965年12月专门就这个问题发出了通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一次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一主张,要求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称职衔。近年来,中央以及包括上海市在内的地方党委也纷纷提倡党内互称同志。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