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经济法漫谈:社会结构变动下的法律理念和调整(6)

  大批的经济学家开始专注于对企业制度的研究。比如威廉姆森受到了科斯和麦克尼尔的启发(威廉姆森和麦克尼尔的启发是互动的),进一步对长期契约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了资产专用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发生频率的概念并从这三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所谓资产专用性是:海尔集团如果想改行生产“飘柔”,或P&G公司想改行生产电器,原有的资产如何处理呢?轻易改产是不可能的,资产的性质限制了你。现在假设A生产计算机,B则是配件的生产者,A和B签订合同定购专用的零件,B购买了相应的设备准备生产,这个时候,A提出来要求B降价,这样B就受到了“讹诈”,所以B就会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大幅度提高价格,结果A改由自己来生产。
  而如果这些生产改成企业内部生产,采用组织协调的方式来完成交易,就可以降低成本。当然,如果生产设备不具有专用性,而是通用的,可能市场的价格会比较低,这样,生产者就不会把原料供应、配件生产等一系列活动组织化。所以,资产的专用性越强,组成企业的可能性越大。
  交易的不确定性同样如此,采用合同的办法来保证原料、零配件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对方可能会采取违约行为避免更大的损失。同时,市场中的价格是变化的,是具有相当风险的,组成了企业可以降低这些风险。
  所以,组成企业会节约市场中的交易费用,因此,企业会不断地扩张。一个工厂,除了在各地扩展市场外,逐步会将相继产业纳入本企业的生产领域,这个名词就叫做“纵向一体化”。当然,进一步划分,可以分为“正向纵向一体化”和“反向纵向一体化”。前者最为典型的是海尔,从生产冰箱和彩电开始,不断扩张,逐步将销售的业务纳入自己的体系内,这就是“正向纵向一体化”;至于“反向纵向一体化”,就更多了,比如李嘉诚的长江集团,最初从租别人的船开始搞运输,后来买别人的船,最后生产自己的船。企业的发展方向无非是如此,当然这两种常常并存,比如盖茨从操作系统DOS起家,逐步发展到办公软件,甚至游戏,这是正向纵向一体化;而现在,它又开始搞机顶盒,微软不断“硬化”,就是反向纵向一体化。这种一体化的过程,也是不断替代市场的过程,过去由许多公司、企业生产的东西,现在由一个企业来提供了。微软扩大了,所以,游戏公司、软件开发公司就逐渐没有了,这两者是对应的。
  既然企业会替代市场节约交易费用,为什么市场越来越大,没有被企业代替呢?显然,组织成为企业也是有成本的。市场中的企业不是越大越好。企业内部会存在一个管理费用,组成组织,形成制度都需要成本。企业老板需要监工、管理人员,需要考核雇工业绩、激励士气等,这都需要费用。企业规模越大,管理费用越高,因此,尽管节约了交易费用,但是产生了管理费用。因此,如果管理费用等于了交易费用,企业制度和市场制度就没有优劣了,因此,企业就会停止增长。
  当然,这种分析仅仅是一个开始,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回答。比如,许多公司在规模很大之后,并没有停止成长,“有史以来最大的公司”—AT&T如果不是反垄断法将其拆开,势必还会增长;为什么在一体化和市场两个极端之中,存在着那么多不同的联合协作方式,包括联营、来料加工、发包、特许经营、战略联盟、松散的合作组织;为什么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会存在讨价还价(张五常的问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