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从各地资源特点和自身优势出发,发展有市场前景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等产业。并适应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切实依靠科技进步,促进资源开发、产业升级和环境整治。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防灾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草)和防沙治沙工程建设,支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加大扶贫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这方面也是西部开发的重点之一,从投资来说主要是靠市场调节,对土地、资源、特色产业开发的投资,主要依靠银行贷款,靠外资引进;当然对特色农业,国家财政还是进行了一定的投入。现在这方面也逐渐热起来了。
西部开发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00上半年,西部12个地区固定资产投资1711亿元,同比增长近30%。比其他地区高了十多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加速增长的局面";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西部地区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取得一定的进展,生态保护引起各级政府重视,退耕还林取得进展,文化教育得到加强,"西部开发助学工程"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步伐加快,西部大开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西部开发顺利向前推进。正如新闻界所形容的"政府财政帮西部发动起来了。
(三)国务院针对西部地区制定的产业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国务院是以国家在西部开发的重点和产业政策为标准,综合分析了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各种经济因素,2000年
国务院《通知》因地制宜地颁布了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实行土地和矿产资源优惠政策,这两项优惠政策是改善西部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其中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首先,它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我们现在的税率就是33%,而到西部去只缴15%,降低了60%-70%。第二,"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仅有的六个少数民族,省级自治区全在西部开发地区之列,56个少数民族有53个全部或大部分居住在广袤的西部地区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83.9%。我这次在西部就听到地方政府高兴地说:"这个权力给了我们,我们的积极性可大了"。第三,对在西部地区新办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等企业,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这是一条诱惑力比较大的政策,但一定是西部所需要的企业。第四,"对为保护生态环境,退耕还生态林、退草产出的农业特产品收入,在10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这一条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税收政策给予的鼓励性条款。第五,"对西部地区公路国道、省道建设用地比照铁路、民航用地免征耕地占用税,其他公路建设用地是否免征耕地占用税,由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过去一平方米公路用地要缴10元人民币,而且是占多少,要缴多少。现在就灵活多了,地方政府有了一些权力,公路修到哪里,经济就发展到哪里。第六,"对西部地区内资鼓励类产业、外商投资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先进技术设备,除国家规定不免税的商品外,免征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我认为这六条税收优惠政策反映了三个特点,首先,是它不仅给予西部像沿海一样的优惠政策,而且也给予了同经济特区一样的优惠政策,尤其是我国内资企业到西部开发也同样享受15%的所得税优惠。特区的政策是最优惠的政策,西部都可被看成是"一个大特区"。其次,它表现了中央和地方都进行了投资,如关税、增值税是中央税,耕地占用税、农业特产税是地方税。再次,表现了中央政府对西部省级政府的放权,即在税收减免上给予了地方政府一定的自主权,以便更好的吸引外资,最后它既体现了对地区的优惠,也体现了对产业的优惠,还体现了对少数民族的照顾,西部除了自治区外,在有些省里还有自治州。虽然西部地区的一些同志对这些政策持有不同的看法,但陆续开始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