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J·拉斯基:《危机中的民主》(1933年),87页。转引自: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著:《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第65页。
参见: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著:《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第65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民主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是正相关的,市场经济越发达,民主越发达。但是发达的民主不能解决市场经济的问题,而是恶化市场经济的客观问题。例如,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主要是供需之间的矛盾,没有有效需求,导致生产力浪费,资本不能产生利润,反过来,没有利润导致无法提供工资,工人购买力(有效需求)更低,危机恶化。而在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下,政府可以不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增加政府开支,以提高工资的方法提高有效需求,克服经济危机,(例如1998年朱溶基政府的对策)而民主体制下,危机时期的诉求导致的政治压力使政府不太可能采取这样的手段。
《列宁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三版,第191页。
贺卫方:“宪政的发生”,见“中国法官网”,http://www.china-judge.com/,2005年1月8日访问。
胡锦涛:“在纪念
宪法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9页。
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著:《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第60页。
转引自:弗雷德里希···奥古斯特···哈耶克著:《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一版,第162页。
事实上,党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见:胡锦涛:“庆祝七一讲话”,2003年。
主要是各种类型的政治运动,例如“文化大革命”、整风、“三讲”,以及最近的“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