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传统社会不同, 在现代社会里, 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它是一种以法律为依据进行治理的社会。因此,“当立法者喜欢为一项法律说明立法的理由的时候,他所提出的理由就应当和法律的尊严配得上。”[17] 要实现现代化, 首先要有正常的工作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 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达到这一目的, 必须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 通过法律手段, 根除人治观念的影响,实现法治。而要做到这一点, 就要尽快制定出一整套完备细密的法律, 健全法律制度, 做到各方面有法可依。无论是领袖、官员, 还是普通民众,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都要受到法律的制约和束缚。选拔人才应是任人唯贤和遵循制度化的标准,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有明确的职权和责任。领袖和官员一方面自身行为要服从这一非人格的法律秩序; 另一方面, 他们的任何决策和命令, 也要受到法律秩序的约束。社会成员服从的只是法律和非人格的秩序, 而不是服从统治者本人。只有通过转变观念,“树立起法律的普遍性、正义性、权威性和严肃性,才能在人们心中真正形成法律至上的观念,将法律置于它应该被置于的位置,也才能真正地实现社会主义的法治。”[18]
三、法律是统一的, 应得到一体遵循。只有通过细化法律达到法律的统一, 才能做到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标准的统一, 也才能实现法制的统一
法律的统一性是指法律规范适用于国家政权所管辖的所有领域, 对同一种情况只能有同一种法律适用。法律的统一首先要求一切法律、法规、规章、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 必须符合
宪法的规定, 都不得与
宪法相抵触; 其次, 在所有法律渊源中下位法要符合
宪法和上位法; 再次, 在同一类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不得相互抵触; 最后, 各个法律部门之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不得相互抵触, 应相互协调和补充。[19] 一个国家的法律只有建立在严格遵守和维护
宪法的前提下, 才能形成各个法律部门和法律文件之间和谐有序、相互协调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才能避免和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法律的干扰和破坏。实现法制统一, 首先必须是立法上的统一, 而立法的统一要做的事就是细化法律, 同时,细化的法律应注意保持其精神的协调统一。法律不细化, 留给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太大, 会造成同一法律在不同的地方执行的结果截然不同。任何法律, 如果失去了统一性, 也就不可能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只有法律的统一, 才能做到法制的统一, 才能保持执法和司法的统一, 才能保持法律实施的监督标准的统一。因此,“立法机构应受整体性立法原则的指导,它不能仅出于对公平的关注而制定棋盘式法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