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环境权的性质

【注释】1蔡守秋:《环境权初探》,载《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3期。
2 1960年,原西德一位医生向欧洲人权委员会提出申诉,认为向北海倾倒放射性物质违反了《欧洲人权公约》中关于保障清洁、卫生环境的规定。参见蔡守秋主编:《环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32页;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229页。
3陈泉生:《环境权之辨析》,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2期;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罗玉中、万其刚、刘松山著:《人权与法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21页。
4国际法院副院长卫拉曼特雷(C. G.Weeramantry)在“盖巴斯科夫——拉基玛洛大坝案”的个别意见书中开宗明义地说“环境权是人权”。参见王曦译:《国际法院盖巴斯科夫——拉基玛洛大坝案卫拉曼特雷副院长的个别意见书》,载王曦主编:《国际环境法资料选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1999年11月版,第660页。
5 Zhou Xunfang, A Trend to Strengthen Common (shared) Rights and Limit Individual Rights: an Overview to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Europe , in Th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Law 2001, FuZhou, China, 15—17 November, 2001, pp.263—266.
6除了国外林林总总的人权学说之外,中国学术界对人权的概念也远未达成一致意见,主要有人性固有权利说、权利的最一般形式说、需求权和自由权统一说、资产阶级特权说。饶方:《人权与法制理论研究综述》,载《中国法学》1991年第4期。
7 威拉曼特里编:《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张新宝等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页。
8 Von Prof. Dr. Heinrich Scholler : 《人权之变迁》,陈春生译,载《月旦法学杂志》,2002年第1期,第152—153页。
9 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著:《世界法的三个挑战》,罗结珍、郑爱青、赵海峰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1月版,第36—44页。
10 罗玉中、万其刚、刘松山著:《人权与法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11页。
11 Michael Redclift and Colin Sage,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Environmental Inequality: North/South Perspectives, in International Sociology, Dec.1998 Vol.13(14).
12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往往是谋求环境权得到确认和有效保障的手段,例如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条第1款规定:“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他们凭这种权利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并自由谋求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而环境权有时又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的先决条件。
13 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285页。
14 Zhou Xunfang, A Trend to Strengthen Common (shared) Rights and Limit Individual Rights: an Overview to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Europe , in Th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Law 2001, FuZhou, China, 15—17 November, 2001, p.265.
15 野村好弘著:《日本公害法概论》,康树华译,第239页。转引自杨海坤主编:《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宪法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51页。
16 大须贺明著:《生存权论》,林浩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版,第194—207页。
17 饭岛伸子著:《环境社会学》,包智明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16—21页。
18 曹明德著:《环境侵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138—186页。
19 程正康:《环境法概要》,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年版,第43页。转引自杨海坤主编:《跨入新世纪的中国宪法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51页。
20 案情是这样的,1869年,依利诺州立法机关通过一项立法把密执安湖的一部分水下土地的所有权转让给依利诺中央铁路公司。1873年,依利诺州立法机关重新审查上述立法并撤销该法律。依利诺州政府据此对依利诺中央铁路公司提起关于确定该水下土地所有权的诉讼。联邦最高法院在判决中认为,依利诺州对密执安湖水下土地的所有权与其他土地所有权的性质不同,“它是一种为使该州人民能够享受该水体的航运和贸易之利,以及不受私方妨碍或干扰地自由捕鱼而委托于州的所有权。”确定了依利诺州对这块有争议的水下土地的所有权。参见王曦著:《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9月版,第75—76页。
21 美国环境权理论的提出是伴随着1960年代环境运动而发展的。王曦著:《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9月版,第1—2页。
22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Joost M. E. Penning , Willem Heijman and Matthew Meulenberg , The Dimensions of Rights: A Class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Rights and Production Rights, in Europea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4:55—71(1997). @1996 Kluwer Academiv Publishers.
23 Jan H. Jans, European Environmental Law, Kluwer 1995, p.13; Philippe Sands and Richard G. Tarasofsky , Documents in European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law ,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5,p.14.
24 Zhou Xunfang, A Trend to Strengthen Common (shared) Rights and Limit Individual Rights: an Overview to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Europe , in Th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Law 2001, FuZhou, China, 15—17 November, 2001, pp.268—269.
25 富井利安等著:《环境法的新展开》,法律文化社1995年版,第54页。
26威拉曼特里编:《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张新宝等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页。
27 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
28 威拉曼特里编:《人权与科学技术发展》,张新宝等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第232页。
29 蔡守秋主编:《环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37页;蔡守秋主编:《环境资源法学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285页;吕忠梅:《再论公民环境权》,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6期;朱谦:《论环境权的法律性质》,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
30 张恒山:《权利与法律权利概念再辨析》,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4期。
31 孙国华主编:《法理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8月版,第355页;李龙主编:《法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8月版,第71-72页。
32《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4条第1款。
33《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2条第1款。
34《人民日报》(海外版),1991年11月16日,第四版。
35 Li Zhaojie, “The Effect of Treat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SIAN Y. I. L., Vol.4, 1995, p. 197. 转引自龚刃韧:《关于国际人权条约在中国的适用问题》,载夏勇编:《公法》第1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第283页。
36 National Parks and Conservation Association v.Babbitt, 241F.3d 722 (9 th Cir. 2001).
37 Md. Zafar Mahfooz Nomani, The Human Right to Environment in India: Legal Precepts and Judicial Doctrines in Critical Perspective, in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 Vo15, Issue2.
38 周永坤:《论宪法基本权利的直接效力》,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1期。
39 Jonathan Verschuuren , Het grondrecht op bescherming van het leefmilieu, W. E. J. Tjeenk Willink bv , Zwolle , 1993.
40 Zhou Xunfang, A Trend to Strengthen Common (shared) Rights and Limit Individual Rights: an Overview to Environmental Rights in Europe , in Th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eminar on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Law 2001, FuZhou, China, 15—17 November, 2001; 朱谦:《论环境权的法律性质》,载《中国法学》2001年第3期。
41 1999年, 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老实巷的19户居民诉宁波市电业大厦玻璃墙光污染一案以二审败诉告终。本案案情是:1998年建成的宁波电业大厦西立面装饰的玻璃墙像一面巨大的反光镜, 其反射的刺眼蓝绿光严重影响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受影响居民为此提起诉讼。一审和二审判决认为, 境污染行为的认定须以违反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为前提,原告方提出电业大厦西立面的玻璃墙反射阳光至其居室系事实, 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无鉴定光污染的手段和标准及有关防治光污染的法律、法规, 所以难以认定原告方提出的侵害事实, 也难以认定光污染对人身健康的侵害事实。参见张梓太、程雨燕:《论光污染纠纷的法律适用》,载《法商研究》2001年第2期。
42余涌著:《道德权利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158页。
43 E. 博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56—58页;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修订版,第23—26页、第137—141页;张恒山:《权利与法律权利概念再辨析》,载《中外法学》2002年第4期。
44 余涌著:《道德权利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199页。
45 王曦著:《美国环境法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9月版,第181页。
46 例如,翟祈福(Gaius Ezeijiofor)就认为,所谓“人权”,乃是人类往昔所称之“自然权”(Natural Riights)之现代用语而已。参见李鸿禧:《论国际法上人权保障问题》,载李鸿禧著:《宪法与人权》,台湾元照出版公司1995年3月第8版,第242页。
47谷德近:《环境法学的自然法理念》,载《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48 余涌著:《道德权利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第30页。
49 ]罗·庞德著:《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董世忠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4月版,第41—42页。
50 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修订版,第16页。
5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43—144页。
52 李步云:《论人权的三种存在形态》,载《当代人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7页。
53 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修订版,第26页。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