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

  尽管人治并非一无是处,但是它毕竟不如法治优越。人类付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沉重代价,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苦苦思索,才得出了法治优于人治的结论。也就是说,确定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与具体措施,是人类进步与文明的表现。法治优越论成国了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我们决不能忘记了人类,尤其是我国历史上的阵阵苦痛。历史的创伤,是使我们警醒的永恒记忆,而绝对不能也不应当成为我们的重新经历。
  
 
【注释】  (1)西南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
(2)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63—164页。
(3)笔者提出这一见解的原因,一是,它是科学的真实;二是,它有利于我们理智地对待专制政治或专制政治的主张,作出明智的抉择,更不会因偶然看到专制政治的“优点”而放弃民主。
(4)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第56页。
(5)罗索:《权力论》,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136页。
(6)参见陈允、应时著:《罗马法》,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转引自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页。
(7)乌尔比安:《论法律》第1卷,第1、2章。转引自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7页。
(8)我国从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到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经1975年、1978年、1982年等多次修订和修改,虽然起伏跌宕,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始终未曾改变。
(9)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第283页。
(10)柏拉图:《第七封信札》,第334页。转引自王人博、程燎原:《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页。
(11)转引自罗德里克·马丁著:《权力社会学》,丰子义、张宁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81—82页。
(12)同上书,第83页。
(13)同上书,第85—86页。
(14)《古今汉语实用词典》,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82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