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犯罪

  民族国家的多样性及其冲突的复杂性;
  国家政府权力的强大以及各国家政府之间的矛盾;
  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以及意识形态对抗;
  各种不同的地区利益集团的发展;
  各国国内的阶级分化和国家间的贫富悬殊;
  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
  二、全球化与信息化
  麦克卢汉的地球村(the global village)概念已经家喻户晓,也几乎成为全球化的代名词。地球村概念最早就是从媒介(信息)的意义上提出来的。“全球化与资讯时代的来临关系密切,虽然全球化造成的一切,并不全是科技所致,可是若没有电脑、微处理器和通讯卫星,全球化不可能实现。”[9] 这就是说,是信息时代的到来,促成了经济的全球化,或者说,经济全球化是以全球信息化为支撑的,是电子芯片和处理程序支撑了全球的信息化,进而支撑了经济的全球化。当然,经济全球化又反过来促进着全球信息化的进一步飞速发展。
  信息(information)的原义是指通知、报告、消息、情报、知识、见闻、资料等等。有观点认为,今天的“信息”一词应该特指有目的地标记在通讯系统或计算机的输入上面的信号。但这应该是“电子信息”一词的含义,“信息”应该有更宽泛一些的含义。尽管全球信息化主要是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支撑,但实际上,电子信息技术设施设备所传输的电子信息只有在转化为能被社会生活中的人所接受、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普通的信息之后,才能真正在社会生活之中发挥其作用。所以,一方面,信息化可以理解为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信息量巨大化、传输速度快捷化和信息传输的交互化;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信息化也意味着社会生活对于信息的高度依赖化和人们观念中对于信息的膜拜化。但人们高度依赖和膜拜的并不仅仅是电子信息,而是通过各种信息传播工具传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在所谓的经济全球化之中,各跨国公司在国外的直接投资和贸易,其谋取利益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对于世界各国经济信息(以及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的把握。在隆沃思的描述中,全球货币市场和全球股票市场实际上是国际大投资商们利用现代科技所提供的通信条件而进行的规模宏大的投机性大搏击。“交易商只要眼明手快,就能够利用所谓的‘市场异态(market anomaly)’赚钱。这种做法称为套利,买进卖出毫不考虑资产的价值,靠的是价格微小的波动,并相信在某个地方,总是有某人会犯错误,造成这种价差。……这个游戏中的赢家,是动作最敏捷,而且拥有最佳科技的人。”“正如交易商的电脑不断搜寻全球市场,一发现可趁之机立即下手,全球投资者也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不断寻找低成本、高生产力和最大的利润。”[10] 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驻新加波首席交易员李森(Nick Leeson)下注290亿美元购买东京股票指数涨跌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企图坐收巨利,结果赔掉了10亿美元,从而使巴林银行因周转不灵而宣告倒闭。这是这种全球性投机搏击中的失败的例子。这种全球性投机中的成功典型是乔治·索罗斯对东南亚的金融进攻。[11] 但索罗斯的成功却带来了亿万人的灾难,这就是造成了席卷世界的亚洲金融危机。
  应该说,正是世界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不一致,带来了全球性经济投机的可能性。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各大跨国公司的投资赢利,正是建立在全球政治经济不平衡这一基础之上的,正是政治经济的非全球化促成了经济贸易的全球化。鲁格曼的分析注重的正是经济贸易全球化的这一政治经济的非全球化基础,所以,他一方面说全球化只是一个神话,另一方面又说,全球化终结的时刻已经到来。[12] 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形势的发展似乎正在进一步证实鲁格曼的分析。“9·11事件”后恐怖与反恐怖战争的激烈化和频繁化,近日继安然丑闻后的世通丑闻、施乐丑闻等一系列公司会计丑闻所引发的金融风暴正在造成美国经济的再度恐慌,都在加剧国际政治经济的混乱无序。所以,政治经济全球化的梦想也许正在破灭,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也难以实现,但这依然不能阻碍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由跨国公司推动的经济全球化依然具有生机和活力。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