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楼高休独倚” (法学游记之三)
孙涛
【摘要】全文共列三题如次:
一、地域文化与社会秩序之个性表达
二、秩序文明之跨界浏览——竟无语凝噎
三、阴性气质的文明和秩序
【关键词】巴黎夜醉,秩序、文明、阴性,之时空倒错
【全文】
夜半酒醒花都,凭落地长窗。独酌一樽缘李、杜诗篇流淌千年而来的月色,静夜遥思诗仙曾醉步神游的、那一个气象磅礴吞吐大度已成梦境的中国。顷刻,身有彩凤双飞翼、庄周羽化翩翩西来,欧土即是中原任君翱翔。悠悠然,杏花村里沽香槟:醉问千年故国安在、梦里乡关何处寻?
一、地域文化与社会秩序之个性表达
“欧洲文化是‘一束鲜花’”,他说,使用了一个在这个大陆上广为流行的暗喻,“各种鲜花聚合在一起很美丽。但玫瑰依然还是玫瑰,郁金香依然还是郁金香。差异必须保存。” 〔1〕
民族、语言、美食、文化,从巴黎到柏林、从伦敦到罗马,时光之经、空间之纬交织出一个多元文化璧合而成的欧洲。这块大陆上的人们珍视他们彼此之间的不同,甚至这些不同对外人来说可能经常是被忽略的。不同意味着个性,而个性代表着每一个独立文化形态存在的理由和表征。在西方国家中号称反美先锋的法国人说:“法兰西就是要与众不同”,这句个性表白足以成为欧洲文明多元价值观的注脚。在欧盟内部,自傲的法国对一些欧洲小国的美国化颇显尖刻:“他们不提倡保护自己的文化,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什么可以保护的了”。不仅仅是法国强调文化上的个性,今天这种执著已经成为欧洲的共同价值观。对文化的多元生态群落进行保护的观念深入欧洲的各个角落。
保存文化多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同语言的多边共存、和谐相处。语言文化的多元性已经成为欧洲人坚定地予以保护的文化遗产。欧洲联盟的第1号法令已经将这一信念制度化,它规定:各成员国的官方语言必须在所有的欧盟机构里作为工作语言而被使用。那么,即使在12个中东欧申请国尚未加入联盟的情况下,以目前15个成员国使用11种语言的规模计,为保证多元语言文化政策而支付的成本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据欧盟官方资料,欧盟花在内部工作语言翻译方面的费用是100万美元/每天 (是的:每天)〔2〕。
这倒是充分体现了自诩能够代表“半个欧洲文化”的法国人的痴顽劲头:金钱诚可贵,闲暇更重要,若为文化故,二者皆可抛。与北美以至整个亚太相比,欧洲的价值观相对超脱。在旧大陆崇尚文化人文传统的价值坐标系下,物质财富固然是不可缺少的成功标准,然而金钱并非绝对的一般等价物。
2002年元旦,欧元实体货币投入流通,欧洲经济一体化进入一个崭新阶段。自西元五世纪罗马帝国解体以来,欧洲似乎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于“统一”:从申根协定国家之间边境线上的欧盟盟徽到超级市场货架上的黄油、奶酪标签,从对波罗的海小岛上原生蜜蜂种群保护到控制从地中海上潜入的非法移民,欧盟法律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居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这样一个欧洲之父们虚构出来的现实:我们是法国公民、德国公民、意大利公民、西班牙公民、英国公民……同时也是“欧洲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