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车牌事件的法律思考
石明磊
【关键词】个性化车牌事件
【全文】
8月12日,公安部在北京、天津、深圳、杭州4城市试行发放新汽车牌照。新牌照号牌共6位数,分为前3位和后3位两部分,可自选英文字母和数字的组合。由于这种组合的个人化特征明显,因此这种汽车牌照又被称为“个性化牌照”。个性化牌照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致。据统计,12日当天,4城市就共发放这种个性化牌照4434副,大大超过以往每天办牌量。其他一些城市也在准备跟进,上海承诺年底将发放新牌照。然而,新办法仅实施了10天就全面喊“停”,而除去双休日,实际办牌照时间只有8天。
由于传媒的发达以及此事件本身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度,这起事件成为了这一段时间来不大不小的热点问题。把这一事件作一纵向思考,发现其中牵涉有几个重要的法律问题。
一.没边没栏个性化?
人类社会林林总总,大千世界各不雷同,所谓“千人千思想、万人万模样”。正是这些林总的个性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不竭的动力:有了美的更替、有了发明的出现、有了制度的更新等。但人类社会个体之间的个性化差异在能够提供给人类社会巨大福利的同时也给社会秩序的维护构成强大的破坏力。
茹毛饮血的丛林生活从一开始就使得我们的祖先懂得协作的重要性,因为面对自然力量的强大,单一的人类个体实在是显得那么的渺小,维持合作是生存下去的不二法则。要合作就必须有合作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合作的制度。合作单位内的个体必须收起很多属于他们的个性,适应秩序的统一要求。由于考古学的局限,我们目前尚难知道,我们的祖先曾经是如何发明了维系他们合作的在一定程度上消弭他们个性的制度,不管这种发明是自然的博弈结果还是当时猿民中优秀者的灵机一动,但可以看得到的结果就是他们走过来了并且有了作为他们后代的我们的出生。并且曾经维系他们合作挽救他们生存的制度在历史的演化中被发扬修葺成为了我们的宝贵财产。我们就知道,要保持人类社会的维系和活力,建设一套在个性和秩序之间能够求得很好平衡的制度就是非常必要的。
发放个性化牌照的事件可以看成是一个在制度上容忍个性、开放个性的典范。车主的自由组合使得个性凸现,不能重复的制度要求使得个性化的选择独一无二。这种对个性的容忍与鼓励可以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福益:首先,个性化牌照的推出使得车市获得了重大的利好,作为很多产业龙头的汽车市场的勃兴有助于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系统的发展;而且,个性化车牌的推出体现了平等,杜绝了车牌发放过程中的腐败,削平了由特权导致的“数字鸿沟”,另一方面,也让人们生活不再整齐划一,这是时代的进步;另外,字母加上数字的组合肯定能将号码的容量扩大,据说可以扩大100倍,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