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成本问题》导读
曹呈宏
【全文】
经济学其实算不上是古老的学问,如果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算,至今也不过200年。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发展到本世纪30年代由约翰·凯恩斯针对“看不见的手”自身所固有的矛盾,而提出政府干预市场,这就是“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曾一度大行其道,但是由于市场是复杂的,到了60年代,越来越出现了凯恩斯主义所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是“滞胀”,凯恩斯的一个论断就是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是不会同时出现的,但是现实无情地粉粹了这一推论。为了解决和解释这些经济矛盾,于是出现了“新古典综合派”,以萨缪尔森为代表和集大成者,萨缪尔森的名字只要是学过经济学的人可以说是无人不晓,他的《经济学》现在仍是风靡世界的教科书,每过一定的时间就修订重版。这一路下来的流派总的被称为“正统经济学”或者“主流经济学”。主流经济学现在仍然在发展中,例如最近我看到的新的书就是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
与这一条主线相区别,另外有所谓的“非主流经济学”,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非主流并不是说它不好或者影响小,而只是一种俗成的称法而已。例如在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边际革命”就影响深远,以至于如果离开“边际”,现代经济学教科书将不知如何撰写,而如果你不知道“边际”的含义,你也将读不懂现代经济学教科书。这一流派就叫“边际效用学派”,以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为代表。后来著名的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大家不会没有听说过“帕累托最优”这个经济学名词吧?)也采用了边际分析。在凯恩斯和萨缪尔森之间的这段时间里,非主流经济学值得一提的还有弗里德曼的“货币学派”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美国的“供给学派”。以拉弗为代表的供给学派的主要思想说穿了就是通过减税使人们觉得值得认真从事生产,于是促进经济发展,这一政策被里根政府实行。
之所以说这么些,是由于大家都是学法学的,对经济学的背景了解可能不是太多。现在可以步入正题了,在1937年,科斯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此文奠定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从此之后,以科斯的“交易成本”概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学派,就被称为“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当然也是属于非主流经济学之一分支,它有别于正统经济学的“新古典综合派”,新古典综合派的分析方法,将企业、市场、政府都看成“黑箱”,它们被忽略而没有考虑,也就是说,这些制度安排都是没有成本的。这当然是一个大缺陷,用张五常的话说,这里面有“制度成本”。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一个国家的制度安排是极其重要的,它决定了国家的经济绩效。这是对新古典综合派的一个修正,而且其中将“交易成本”这个变量纳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的视野,使整个的经济学理论发生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