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教伦理——资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精神——读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其一)

  在十六世纪的欧洲,罗马教廷早已经变得过分的腐化、堕落。教士们花天酒地、想人们发放高利贷,教廷的奢侈淫佚比起欧洲的任何一个皇室来都毫不逊色。教皇英诺森三世因为私生子众多而被称为“罗马的父亲”。而早在14世纪,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彼得拉克就写道:“往昔的罗马,今日的巴比伦娼妓”,并发出这样的质问:“难道你的信仰根基,就在于你的那些通奸活动和贪婪本性?”。路德在1510年,受他所在修道院的派遣前往罗马,也看到了同样的腐化:“……尽管他对教会坚信不疑,他还是不能不为他在罗马目睹的许多事情所震撼。他说:‘罗马是一位妓女’”(《德意志人》)。
  教会依赖于自己所拥有的巨大财富(教会在英格兰曾一度拥有全国近1/3的耕地,在其他国家也大致类似)和权力(在德国,教会拥有7个大选帝侯席位中的三个),不断地从普通信众身上大肆搜刮(包括什一税、赎罪券交易等各种方式),在整个欧洲都播下了不满的种子。在另一个方面,教廷和国王、贵族不断进行着世俗权力的争夺(主要体现为“主教叙职权”之争)。从11世纪初到16世纪上半叶的五百年间,在罗马教廷和欧洲君主之间一共发生了16次剧烈的冲突,导致教皇被废黜或者国王被开除教籍(这同时也就意味着取消了国王的臣民对国王的效忠)的最严厉后果。这些发生在各个层面的各种各样的冲突,使教廷的地位实际上已经虚弱不堪,最后由新教革命完成最后的一击。  
  关于新教教义为什么能够被人们所接受,必须有这样几点要考虑:
 
  1)是接受新教的那些人们心中先有了接近于新教教义的想法——实际上的“资本主义精神”,然后才接受新教教义?还是因为人们接受了新教教义,才获得了所谓的“资本主义精神” ? 
  我们应当明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因为原上早已遍布了一点就着的干草。而一种思想能迅速展开,这种思想必定在实际上早已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路德于1517年10月31日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张贴于维登堡教堂的大门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几乎所有的德意志人民都皈依了路德。他的一个敌人曾这样写道:“十分之九的德意志人都喊‘路德万岁’,而另外的十分之一则高呼‘罗马该死’”(埃里希·卡勒尔《德意志人》p20)。路德写作的小册子远销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低地国家和英国。路德思想在欧洲传播之迅猛,充分证明了路德思想的普遍性和代表性的意义,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生存在俗世的苦闷和对炼狱的恐惧之中(那时的宗教布道中充斥着对炼狱各种苦难惩罚的恐怖的描绘之中),当人们听到路德的声音时,他们想:这正是我想说的,正是我一直寻找的。新教的迅速扩展,只有这样来理解,才是可能的。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