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f法律全球化新论

  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的是,世界各国之所以参加国际条约或国际组织是因为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单独国家在处理涉及国际贸易 、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方面的全球性问题上已日显无力,但若不寻求解决只会制约本国某种需求或利益的实现。而像参加世贸组织并接受多边规则则无非是欲图打开别国市场,创建全球自由市场体系,从而使本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好的发展生产力。所以,各国参与国际条约或国际组织不仅不是以牺牲本国主权的根基——国家的最高权威和独立,来换取相应的利益,而是在寻求实现国家利益的更有效方式,以牺牲少许国家主权制度层面的行为来换得主权在整体上或本质上更好的坚持。就如日本学者指出:“国际化与其说削弱经济性国家主权,还不如说是加强了各国政府的责任,即在充分理解本国经济政策的国际影响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手段,有效的行使经济性国家主权。”[36]]
   拿主权让渡的最充分的欧盟为例,其成员国向一体化组织让渡部分立法、执法以及司法方面权力,是成员国在自愿的基础上作出,并符合其根本利益。原因在于:(1)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继续发展和欧盟成员国间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不断加深,要求突破国界,实行更高层次的和更大范围的国际调节与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个成员国的经济持续和更好发展;(2)欧盟各个成员国本身的幅员和力量,使它们已无法单独应付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和挑战,它们有形成联合力量的共同需要。正是这种根本利益的一致与需要,使欧洲一体化继续存在并稳步发展——在于这种主权的让渡体现了成员国的根本利益,或者说能更好的实现成员国的主权。[37]而中国加入WTO,也意味在许多方面主权的让渡,但同时中国可享有相关权利。利弊对冲,留下最显眼的入世效应是换取经济增长的飞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写满“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史,落后的关键是经济,挨打的是主权。而要维护主权就要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要打开国门,正如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来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是闭关自守……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37]这句话通俗的概括出接受WTO规则与坚持主权的辨证统一。
  这样,既然法律全球化运动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推进,而其基本价值取向就是发展生产力,而发展生产力却是本质上坚持经济主权的最有效形式,那我们可得出法律全球化与坚持国家主权实质上是辨证统一关系之结论。
  六、结束语
  从根本上讲,晚近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是市场经济扩张的必然产物,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次产业结构调整,不但反映到不同产业的整体转移,更主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38]过去,产业结构调整大多是在一国内部进行,而这次的特征却是全球视野,是在全球范围内作出资源的调整。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无疑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其意味着必须从政策、法律等方面进行革新,任何抱残守缺,循旧思故都只能盲目塞听,错失良机。
  而法律全球化与经济全球化一样,已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与发展趋势,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反对法律全球化就是妨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在21世纪的国际环境下对自己的盲目封闭。所以我们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全新国际环境下,依托经济规律,以开放的眼光,大胆的吸收、借鉴各国的先进的文明制度和法律规则。并且广泛的参与国际竞争,开展国际合作,以求在新一轮的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争取主动,优势互补,发展经济,寻找更好的坚持国家主权的有效途径。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