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企中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分析

  除去对调查对象的资料分析外,调查问卷中所反映的实际问题的数据比例统计如下表二:
  题号 所在省的比例 题号 所在省的比例
   山西 河北 山西 河北
  10 14:9:13 7:8:5 19 19:23:4 6:12:2
  12 26:15:9 14:5:1 22 39:4:6 10:5:4
  13 0:22:4 1:12:1 23 16:8:18:6 3:8:3:5
  14 17:18:4 6:12:1 25 11:13:8:11:4 2:6:3:5:4
  15 18:37:11:11:10:0:2 12:20:6:5:6:0:0 28 0:50 0:20
  16 24:6:7:4 7:2:4:3 29 0:50 0:20
  17 34:16:0 9:7:4 30 26:20:1 8:9:3
  18 0:17:26:6 0:10:10:0 31 1:16:29:3 1:10:7:2
  35 42:6:1 14:5:1 32 18:19:12 1:8:11
  从上述图表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
  (1)尽管几个企业的职工对一些问题还存在着争议和不同的看法,但对大问题的态度仍是一致的或接近一致。在有效的问卷中,此答案比较集中的问题约占总题量的77.42%。例如第15个问题:您认为养老保险的作用如何?选择“更有利于保障退休职工的生活”这一题支的山西占74%,河北占100%,出现了明显的集中趋势。再如第16个问题,题目是:您认为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最大的问题是什么?选择“缺乏必要的保障”这一题支的占51.15%,其中山西占58.54%。河北占43.75%,反映了有相当一部分人还存在着忧虑。第19题反映出的问题是:有55%的人(山西50%、河北60%)认为医疗制度改革增加了个人的负担,不太合理。再此如第35题:在如何看待依法治国的方略对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时,有78.57%的人(山西85.71%、河北70%)认为其有决定性的作用,令我们这些法学院的学生既欣喜又觉得任重道远。
  从以上的分析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国企职工的心态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求稳定、求保障。只有生活有保障才能充分唤起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国企职工对养老保险的关注,对医疗制度改革存在着的一些看法、意见,说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确实还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的问题是客观的、不容否认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些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社会保障问题,就不可能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无法唤醒其主人翁精神,就不能更快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更为严重的是,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事关稳定大局,事关唤醒群众消费心理、扩大国内市场、拉动经济增长的大局。因此必须针对具体问题,切实做好工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国企职工对加强法制,依法治国方略在改革中特别是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中所起的作用抱有很大的信心。我们三人小组在太原矿机厂的访谈中,职工反映需要运用法律来监督挪用救济资金,截留工人上交的保险金,将公积金挪作他用的行为,充分表现了工人对依法治国的支持和信赖,憧憬和向往,也反映出我国的社会保障在制度上和运作上缺乏透明度、缺乏有力的监督。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和进一步完善还需要更大的努力,任重而道远。
  (2)由于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性和工作性质的差异性,国企业职工反映出的问题和意见也存在一定的差别。我们这次调查的两个重点是山西太原和河北石家庄两个省会城市。太原市一个以工矿企业为主、重工业发达的城市、而石家庄市是一个新兴的以轻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必然导致观念上的差异。如第14个问题:题干是:“假如目前的您选择退休后如以前那样领取退休金,或像目前这样加入养老保险,您会选择(   )”题支为:(1)领取退休金、(2)加入养老保险、(3)无所谓。在山西太原调查的39份有效问卷中,3个选项的比例为17:18:4。这说明大约有半数的国企业职工还对厂矿有着计划体制下的习惯性依赖,观念还没有从厂矿福利保险转移到社会保障上来。而在石家庄市三个选项的比例为6:12:1,有64%的人选择了养老保险、反映出该地区保障制度的社会化程度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再如第32个问题,在选择高工资的企业还是选择高福利的企业时,太原市还是18:19的比率,基本上各占一半,而石家庄市的比例却高达8:1。极其鲜明生动地说明了在从福利制度上脱离出来的进程中,两地存在一定的差距。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特别是我们这个地域广阔的发展中国家、又处在经济状况、思想状况急剧变革的时代,地区差距更为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的进程中,不能搞一个模式、一刀切,改革必须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因此必须适应不同状况的生产力水平。
  (3)在本次调查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存在着分歧和争议,尤其是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如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医疗改革制度等都存在着争议。如第14题有54.65%的人选择了“加入养老保险”(山西46.15%、河北63.15%)但在这个百分比下面,掩盖了山西、河北两地的差异,这种差别的原因除了两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和观念的差异外,还可能有政策宣传的广度、深度不同、政策执行在两地存在着差异等原因。再如第23个问题是有关工伤致残保险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中,两省职工之间和各省内部不同单位职工之间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山西省的侧重点在于“厂里资助”,占回答人员总数的37.5%,而河北省的侧重点在于“保险赔偿”,占回作人员总数的42.11%。这说明前者的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包一切”的旧观念中、没有转变到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保障和由社会统筹管理的新观念中来。而在山西省国企职工内部,认为可以“顺利得到保险赔偿”和认为“困难会比较多,最终还得靠厂里资助”的人数比例为16:18。几乎不相上下。可见对于这个问题,在职工中间存在着不同意见。
  (4)医疗卫生制度改革取得进展,但存在问题。在第18题“您对医疗制度改革”( )(1)十分了解(2)略微知道(3)不大清楚(4)从来听说过。让人感到不解的是所接受调查的国企职工中,无一人选择第一项,而在山西有6个人选择了第四项:“从来听说过”。这说明我们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做的工作还非常不细微。在访谈中,多数国企职工认为与以前相比在医疗方面,个人的负担加重了。原因在于医疗制度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公费医疗、由国家负担职工吃药、治疗的全部费用。改革后,医疗费用原则上由职工、企业、国家共同负担,但实际上常常不能落到实处。同时,医疗制度改革中的医院服务不规范,乱收费现象严重也使职工不堪负担。
  医疗卫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与住房、失业相比,生命与健康无疑更为重要。当然这也是最关乎人们切身利益和为人们所重视的事情,各地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完善医疗制度改革、解决国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
  作为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说可以分为两方面:一种是程序上的失误、一种是技术上的失误;从微观方面来看,则存在着请诸如政策的制定、宣传、执行、反馈及政策执行中人员的素质等具体问题。当然,任何一项改革、在前进的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关键是要认清问题,正视现实、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